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水利工程   2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性骨病骨显像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骨显像对临床上各种骨疾患的鉴别诊断能力,本文回顾分析了代谢性骨病在骨显像上的特征表现.临床确诊的142例共6种代谢性骨病:其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17例;肾性骨病4例;畸形性骨炎16例;成人骨软骨病2例;石骨症2例,脆骨病1例.142例代谢性骨病的骨显像结果可分为四种类型:全身骨摄取显像剂增加(I型);局部骨摄取显像剂增加(Ⅱ型);全身+局部骨摄取显像剂增加(Ⅲ型)和正常骨显像图(Ⅳ型).部分甲旁亢、石骨症、脆骨病和肾性骨病骨显像表现为I型;畸形性骨炎、成人低血磷软骨病和部分甲旁亢骨显像表现为Ⅱ型;表现为I型的代谢骨病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或继发局部骨病变时骨显像表现为Ⅲ型.Ⅳ型骨显像仅发现在早期甲旁亢的患者.各种类型在异常显像骨的部位、骨显像病灶的形状、摄取显像剂的程度等方面均有自身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再结合病史及X线结果可有助与骨肿瘤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2.
血清BAP和PSA测定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季鸿  于建芳  袁志斌  朱瑞森 《核技术》2005,28(4):309-312
我们分析、比较了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并探讨了二者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对68例前列腺癌病人进行骨显像,根据骨显像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骨显像依Soloway分级标准分为五级(M0—M4)。对所有病人进行血清BAP与PSA检测,各组之间BAP值及PSA值比较采用t检验。对转移级别的升高与BAP值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的级别升高与BAP呈正相关。(r=1.1083,P<0.01)。PSA仅在M0与M1—M3之间有显著差异。BA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最佳检测范围为25—35u/L,阳性预测率为96.6%,阴性预测率为75%。BAP与PSA值分别为35u/L和20ng/mL时,骨转移阳性预测率为97.5%。BAP与PSA值分别为25u/L和20ng/mL时,阴性预测率达73.9%。由此我们得出:1.BAP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比PSA有效,并且BA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级有诊断价值;2.BAP与PSA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病人骨转移的阳性预测率。  相似文献   
3.
半定量法201Tl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甲状腺冷结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永利  于建芳  朱瑞森 《核技术》2002,25(11):969-972
为探讨甲状腺冷结节2 0 1Tl双时相显像的实用价值 ,取甲状腺单个冷结节患者 87例 ,静脉注射2 0 1Tl 12 1MBq后 15min显像及 12 0min延迟显像。按半定量法分别进行感兴趣区计数 ,计算结节组织与正常组织摄取比 (15min记为ER ,延迟记为DR)及滞留指数 [RI =(DR -ER) /ER×10 0 %]。结果表明 ,ER、DR和RI的恶性与非恶性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囊性腺瘤者ER、DR和RI均明显低于恶性者 (P <0 .0 1) ;炎症者与恶性者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半定量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正确率明显优于目视法 ,ER分别与DR、RI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显像结果提示 ,半定量法2 0 1Tl诊断显像可明显提高甲状腺单个冷结节的良、恶性质的诊断效率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朱珺  朱瑞森 《核技术》2004,27(4):305-309
通过体外观察125I籽粒和103pd-支架对动物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以期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放置放射性支架预防再狭窄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应用贴壁细胞培养法建立豚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并用细胞计数方法和[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试验研究了125I籽粒和103pd-支架对有无胎牛血清(FC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1)10%FCS能明显地促进VSMC DNA合成作用(P<0.05);(2)不论有无10%FCS诱导,125I籽粒和103pd-支架均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VSMC DNA合成.较低活度的125I籽粒(18.5-74 kBq)和103pd-支架(1.48-2.96 MBq)对VSMC DNA合成无明显影响(P>0.05).空白组与非放射性支架组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3)125I籽粒148 kBq与103pd-支架7.4 MBq照射48 h并不引起平滑肌细胞(SMC)形态的改变,但125I籽粒剂量达到370 kBq时能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表明125I籽粒与103pd-支架均能体外抑制血管平滑肌VSMC DNA的合成.其抑制与照射时间和剂量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研究了^125I-UdR(脱氧尿啶核酸)在正常与荷瘤裸鼠动物模型(LOVO型结肠癌、小细胞肺癌和宫颈癌)中的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几种荷瘤裸鼠动物模型中的生物分布表现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乙基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简称EHIDA)具有血液清除快、肝摄取快、肝-胆-肠通过时间适宜、尿道排泄和肠重吸收少等优点,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肝胆显像剂。我院自1983年3月至1984年3月使用~(99m)Tc标记的EHIDA共检查25例正常人和53例各种胆系疾病患者。本文小结正常人及胆系疾病的显像特点以及对各种肝胆疾患的临床应用和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肝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永利  朱瑞森  陆汉魁 《核技术》2003,26(11):868-870
对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肝转移患者进行了131I治疗后随访.结果表明(1)经131I治疗后生存期2-9年,2001年底随访时均存活.(2)1例在131I治疗11次(44.77 GBq)后131I扫描和B超示肝转移灶消失.(3)甲状腺双侧全切者,131I清除术后剩余甲状腺平均次数3.0次,平均总清除剂量14.58 GBq;而单侧切除者,平均清除次数3.7次,平均总清除剂量20.24 GBq,明显高于前者(P<0.05).(4)131I首次剂量低于3.7 GBq者,清除术后剩余甲状腺平均次数5.5次,平均总清除剂量28.27 GBq;而首次剂量3.7 GBq者,平均清除次数2.0次,平均总清除剂量11.0GBq,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术后131I治疗有可能控制病情发展、局限转移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病人预后较好,但大剂量放射性^131I治疗后会给病人带多方面的副作用,本文研究了甲状腺癌病人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后,常见副作用的发生及其与累积治疗剂量间的关系。根据^131I治疗后常见的副作用。选择了10个问题建立标准问卷,由高年资的核医学医师对病人进行随访,对问卷回答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涎腺炎的晚期症状和严重的口干症状与^131I治疗剂量大小密切相产。研究提示,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 尽可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4C—尿素呼气试验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永利  朱瑞森 《核技术》2000,23(11):796-799
为探索^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实用价值,选用临床患70例,2天内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取胃窦粘膜作病理切片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部分患同时作Hp-IgG或DNAHp试验),病理切片和尿素酶试验双阳性为标准阳性对照,双阴性为标准阴性对照。结果表明,^14C-尿素呼气试验灵敏度93.2%,特异性73.1%,与对照标准比较差异不显(x^2=0.9<x^20.0  相似文献   
10.
核素淋巴显像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君  朱瑞森  朱继芳 《核技术》2000,23(5):323-328
报道了对78例临床疑诊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病人核素淋巴显像结果的分析。以评价淋巴显像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经病理证实恶性淋巴瘤30例,非恶性淋巴瘤24例,核素淋巴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62.5%;与CT及B超相比,临床符合率分别为83.3%、66.7%和22.2%;经骨髓穿刺证实白血病9例,非白血病15例,核素显像诊断白血病的灵敏度为88.9%,特异性为53.3%;与CT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