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5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新型热释光剂量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虎侯 《计量学报》1996,17(4):271-274
报告两种可报告於年代测定实验室的热释光剂量计,它们是TLD-QF301和TLD-FF301。给出它们对各类辐射响应的特征,分别以实验数据图表明了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选频光释光断代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虎侯  魏明建 《核技术》2003,26(1):22-24
介绍了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光释光测定年龄的技术-选频光释光技术。该技术使用的设备是光释光谱仪-BG1999。一年来该谱仪运行正常,性能稳定;实验结果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我国历史上的北朝后期已经有白瓷出现,到唐代的瓷业有所谓“南青北白”之称,而以出产白瓷著称的定窑,则已成为宋代名窑之一。定窑烧制的白瓷器具有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应堆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了古代龙泉青瓷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这批古瓷标本都是从龙泉地区安福村一带的古代废弃窑址中发掘出来的,窑址经过考古发掘和鉴定,同时亦利用了热释光测定年代技术证明它们分别属于宋、元、明三个朝代。所选的碎片都是典型器物的代表.瓷片的釉层用碳化硅砂轮进行剥离,从而将胎和釉分别进行制样分析。  相似文献   
5.
堆中子活化分析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具备多元素同时分析的能力。几年来,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量科学院等单位的协助下,完成了下述工作:(1)建立了一个古瓷标准参考物质。为了分析工作的需要,完成了古瓷标准参考物质KPS-1的制备、定值分析和比对的工作,并给出了一个元素含量推荐值表。(2)分析了龙泉窑、钧窑、磁州  相似文献   
6.
陶器和瓷器中所含铀和钍的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少的,针对这一特点,选用级联α-对法测定微量铀和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用无限厚源,制样比较简单;探测元件采用ZnS屏,加上一套测定α-粒子的装置,要求它能够区分总的α-计数和级联α-计数。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颗粒(φ10—30μm)制样进行了陶器的年龄测定.对15个标本同时以细颗粒样品和中颗粒样品做实验,两组结果一致.中颗粒的自然热释光强度高于细颗粒.  相似文献   
8.
固体释光剂量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讲述固体释光的原理和现状。利用自制的BG2003释光谱仪获得了不同波长的释光光子,将选频释光技术应用于固体释光剂量计是发展固体释光剂量计的新方向,用它进行年龄测定,对同一个样品可获得不同波长释光光子的数据,结果可互相比较,增加了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选频光释光——特征波长光释光测定年龄的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光释光是结晶固体的特征发光性质,不同固体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源作用下,释放出来的光子的波长也是不同的。介绍了一种利用矿物的特征光释光测定年龄的方法。首先是采用BG1999光释光谱仪选定激光光源。确定释放光子的频率,再用矿物的特征光释光谱作年龄测定。利用这一技术获得的年龄数据不仅准确度高,而且可信度大。  相似文献   
10.
释光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虎侯 《核技术》2005,28(5):361-366
释光技术用于年龄测定的依据是磷光体能够储存辐射的能量,但磷光体对不同辐射种类的能量吸收效率和释光响应各不相同,因此释光测定年龄这一技术本身要求各种学科知识的支撑,有些知识甚至是本学科都尚未深入研究的。作者简述了释光测年技术的历史,并以自身的实践阐述在对释光的认识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还以长石为例,叙述了在自行开发的BG2003释光谱仪上新进行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