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原子能技术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沉积法制备233U同位素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芝 《核技术》1995,18(2):94-97
对影响电沉积铀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和讨论;用α能谱法分析了靶样品中的成分,提出了在较薄铝箔(9μm)上一次沉积厚度达8-15g/m^2的233U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
离子液体浮选分离模拟乏燃料中的稀土元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乏燃料中高效分离稀土元素(中子毒物)是实现乏燃料再生循环利用的关键步骤。利用双有机相离子液体选择性浮选分离乏燃料中的稀土元素,使氧化铀和稀土氧化物几乎不被溶解,实现两者固相之间的分离,避免了二次废液的产生,具有节能和环保的双重意义。以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为稀土元素的捕收剂、煤油或油酸为稀释剂,以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和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C4mim][Tf2N])两种离子液体作为浮选体系的另一相,优化得到了浮选分离稀土氧化物的最佳条件。结果发现:浮选分离去除率随着混合物中初始Nd含量以及浮选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对所有稀土元素与U3O8分别组成的二元体系混合物进行了浮选分离研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该体系对不同稀土元素的分离也不同,浮选分离的去除率与稀土氧化物的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浮选机开展了工艺化的初步探索,发现该浮选体系对Nd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作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研究了盐酸体系中La~(3+)和Ac~(3+)的萃取分离性能。研究了酸度、萃取剂皂化度、La~(3+)浓度和盐析剂浓度等条件对萃取分离性能的影响。当萃取剂皂化度为30%、母液酸度pH=2.45、La~(3+)质量浓度约32g/L、盐析剂浓度c(KNO_3)=3mol/L时,该萃取体系对镧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分离因子SFLa/Ac可达67.6。采用优化的实验条件,经过扩大实验证明,氧化镧产品中的放射性得到有效去除,氧化镧中~(227)Ac去除率约89.97%,得到了纯化氧化镧产品。  相似文献   
4.
超重元素的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当前国际上超重元素化学性质实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超重元素的合成方法和开展超重元素化学实验的技术路线.综述了超重元素Rf,Db,Sg的液相化学性质研究及Rf,Db,Sg,Bh,Hs和112号元素的气相化学性质研究的实验进展情况.最后介绍了我国在超重新核素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在超重元素化学性质研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冠醚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作为萃取剂在硝酸介质中对锶的萃取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稀释剂、硝酸浓度、振荡时间、温度对锶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与硝酸的浓度有关,当萃取剂浓度为0.01mol/L,以1,1,2,2-四氯乙烷为稀释剂,硝酸浓度为1mol/L时,锶的萃取率可高达92%左右,利用纯水作为反萃剂,反萃率可达(99.56±1.7)%左右。该萃取反应动力学比较快,可在10min 达到平衡,热力学实验表明该萃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选择性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冠醚二环己基-18-冠-6能有效地从多种离子共存的体系中选择性地萃取锶。  相似文献   
6.
秦芝  郭俊盛等 《同位素》2000,13(4):209-214
研究了异丙醇-硝酸介质中镅(∧241,243Am)的分子镀过程和实验条件,在保持电压为550V、电流密度为4~6mA/cm∧2的条件下电镀1h,通过一次分子镀过程就能在薄铝箔(厚度7μm)初底材料上制备出厚度为0.6~1.2mg/cm∧2的∧241,243Am靶。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对比实验,建立了一种适合于盐湖水、晶间卤水等高矿化度液体样品中微量铀的测定方法——紫外荧光法.在确定仪器测量稳定性的基础上,给出紫外荧光法测定铀的最佳条件为样品pH=2~12,荧光增强剂用量为500μL.为减少杂质离子对铀测定的干扰,分别采用直接稀释荧光法及TBP萃取荧光法进行铀的测定,确定了TBP萃取荧光法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超重元素Sg的同族元素Mo和W在负载有萃取剂α-安息香肟的聚四氟乙烯载体上进行吸附实验,为利用萃取色谱法在线研究超重元素Sg的液相化学行为提供基础。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Mo和W的最大吸附率可分别达到92%和87%,且Mo的吸附动力学较W快。在混合酸体系HF/HNO3中,由于Mo和W与阴离子F-形成化合物的能力不同,导致它们的吸附行为有明显的差别,这为比较超重元素Sg的化学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温度对Mo和W的吸附分配系数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它们的吸附效率都有所减小,但Mo和W在负载有萃取剂α-安息香肟的聚四氟乙烯载体上的吸附行为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氧化型核燃料相比,碳化铀因其有潜力用于第四代反应堆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安全有效地利用这种先进核燃料,有必要对它的结构、体性质和缺陷形成机制充分认识,从而了解随着裂变反应的进行裂变产物对核燃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对铀碳系列化合物(UC、UC_2和U_2C_3)实验和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其缺陷结构下的化学和力学性能,同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目的在于帮助核能领域的研究者厘清碳化铀的服役行为,同时为燃料设计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99mTc(T1/2=6.01 h)是99Mo的衰变子体,是目前核医学临床诊断应用最为广泛的放射性核素,其使用量约占所有诊断放射性同位素的80%。近年来,基于回旋加速器通过核反应100Mo(p,2n)99mTc直接生产99mTc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方法,具有不需要反应堆、无高浓缩铀、放射性废物少、不存在核扩散风险等优势。本文针对加速器直接生产技术所发展的几种99mTc化学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柱色谱分离、溶剂萃取、化学沉淀以及热色谱法。本工作可为我国开展加速器直接生产99mTc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