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海亮 《山西建筑》2008,34(4):336-337
从动态信号在线检测和工作状态的识别与故障诊断两方面介绍了基于液压装置信息检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并对基于油液污染检测的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增强工程机械可靠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于海亮 《市政技术》2011,29(4):121-123
针对建筑轴线几何关系复杂、测绘计算量大的特点,重点描述了AutoCAD制图的精准性、坐标数据量取的方便性和辅助全站仪在复杂建筑定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七厂厂区砖混房屋抗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提出了几种砖混房屋抗震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我措施进行更深一层的分析和探究,应该明确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质量管理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其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全方面,全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策略,提高土建施工的管理水平。总体来讲,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管理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土建事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必然举措,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本论文针对此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研,希望可以为我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管理的发展提出有效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动臂是挖掘机进行工作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动臂的结构优化是一项必须持续进行的工作。在挖掘,回转,甩方等一个工作循环状态下,其应力变化具有典型的周期性。重点分析采用最大挖掘力进行工作时的载荷分析。通过结构变化,改善动臂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应力测试试验进行了验证,为挖掘机动臂的设计及其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form技术已经过时,满足不了一些特定应用的需要,文章介绍了W3C正在制定的基于XML的新一代form规范——XForms,并在XForms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界面描述模型——Teleform,文章对XForms和Teleform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Teleform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未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恒全  黄楠  冷永祥  骆乐  于海亮  李可洲 《功能材料》2011,42(6):1068-1070,1074
胆道支架不仅要求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更重要的是材料在胆道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设备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Ti-O薄膜,研究了其结构及与病人胆汁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i-O膜表面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不利于细菌粘附及生物膜形成,胆汁稳定性和胆红素变化也是影响支架材料相容性的主要原因,这对开发新型胆道支架...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小间距浅覆土平行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乾  于海亮 《施工技术》2012,41(1):78-83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规定盾构法区间隧道覆土厚度一般≥1.0D(隧道外廓直径),平行隧道净距一般≥1D,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特别分析。北京地铁亦庄线宋家庄—肖村区间有200m区段最小覆土厚度4.1m(0.68D),最小隧道水平净距仅3.0m(0.5D)。通过对工程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在工程经验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对地层和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盾构施工参数和掘进控制技术。信息化施工保障在未进行地层加固的情况下通过了此风险源。沉降监测结果揭示了北京地区小间距浅覆土盾构隧道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9.
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腐蚀行为,所以建设方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减轻腐蚀对电力工程造成的影响。本文从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了防腐蚀施工技术体系及预防腐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结合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盾构法穿越三元桥的实际工况,提出了针对北京地区典型地质条件下的沉降控制措施,包括穿越前盾构机的准备、关键施工参数控制、土体改良、同步注浆、补充注浆、施工监测和信息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