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应力水平(疲劳试验过程中应力最大值)下,激光冲击强化对圆角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对半径为3mm的TC4-DT钛合金圆角试样进行了激光冲击试验,接着对试样进行拉-拉疲劳试验,在疲劳试验过程中采用的两种应力水平分别为385MPa和423MPa,应力比r=0.1,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疲劳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后,疲劳源从圆角表面向内部移动,且疲劳辉纹宽度减小,圆角结构疲劳寿命得到提高;当应力水平从385MPa增大至423MPa时,圆角疲劳寿命增益由246.2%减小至111.8%;激光冲击强化后,圆角结构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参与压应力,疲劳性能得到提高;但随着应力水平增大,激光冲击强化对圆角结构疲劳寿命的增益减小。该结果为针对薄弱区域强化而抑制疲劳裂纹萌生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纳米SiO2添加量对Mn-Zn铁氧体显微结构及功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添加纳米级SiO2和普通级CaCO3组合对Mn-Zn铁氧体功率损耗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Mn-Zn铁氧体材料的显微结构、晶界以及元素分布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纳米SiO2(与CaCO3组合)掺杂能够改善烧结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并显著降低功率损耗,纳米SiO2添加量应不大于0.005%(wt),并发现在不同的测试温度下,SiO2添加量有不同的最佳值。在较低温度(≤60 ℃)下,纳米SiO2的最佳添加量为0.0025%(wt)。当材料在较高温度(≥80 ℃)测试时,适宜的纳米SiO2添加量为0.005%(wt)。  相似文献   
3.
华程 《电子世界》1996,(10):11-11
<正> 本文介绍的DT-95E共线电话机可自成通信网络,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学校、商厦、农村及私人住宅。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采用普通电话机的300~3000Hz音频频带传输话音,双工通话,音质清晰宏亮,无噪杂音。(2)同网所有电话机并联在一根普通双股电线上公用一组电源互传电话信号。(3)每台单机均自带发解码电路和逻辑电路,装机容量2门~72门,按键拨号,不需程控电话交换机,通话距离3km以上。(4)具有拨号音、发码音、忙音、铃音、回铃音和占线指示,使用方法和效果与普通邮电市话相同。(5)通话保密,抗干扰,防窃听,工作稳定,可靠性高。(6)配DT-95EK板可遥控扩音机的开关进行电话广播,也  相似文献   
4.

针对导弹模型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和执行机构饱和受限的问题, 首先针对模型不确定性, 将质心运动方程的非线性影响、耦合影响、外部环境干扰视为总干扰, 并设计扩展状态观测器对其进行实时估计; 然后针对舵偏角和角速度存在饱和受限的问题, 设计辅助系统和限幅微分器; 最后结合反演和有限时间稳定系统理论, 设计有限时间控制器, 以保证整个闭环系统在受限条件下能收敛到参考信号.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控制器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智能润滑材料和表面具有随需应变和仿生功能的特点,是近年来润滑技术的一个研究重点。功能成分的触发和反馈行为赋予了智能材料可控的润滑能力,能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进而可以实现摩擦界面润滑状态的主动调控,为智能设备的设计和运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结合智能润滑的研究现状,对材料类型、构筑方式以及应用领域等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根据材料能够响应的刺激类型把智能润滑表面分为9种类型,并分别总结了每种类型材料的设计理念、刺激响应机理以及性能特点。此外,从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化润滑纳米添加剂和环境敏感水凝胶3个方面对智能润滑表面的摩擦学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讨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新型响应型润滑表面,例如基于自愈性润滑表面、电磁响应性润滑表面等;二是探索更加智能的响应机制,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控制;三是进一步研究响应型润滑表面的机理,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深入探索响应机制;四是拓展响应型润滑表面的应用领域,例如在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预烧对锰锌铁氧体预烧相及烧结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传统的陶瓷工艺制备了Mn-Zn铁氧体.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预烧温度对铁氧体预烧相及烧结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40~1000℃预烧相以(-Fe2O3为主.随着预烧温度的升高,(-Fe2O3的含量逐渐增加,而ZnFe2O4和Mn2O3的含量逐渐减少,Mn3O4固溶于ZnFe2O4形成铁锰锌固溶体,且其含量随着预烧温度的升高呈增大趋势.预烧温度对Mn-Zn铁氧体烧结显微结构和功率损耗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预烧温度可以获得分布均匀、细小的晶粒及低的功耗,低于或高于此预烧温度,都将造成烧结Mn-Zn铁氧体显微结构的恶化和功率损耗的升高.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340℃的烧结温度,最佳预烧温度为960℃.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节点间干扰和随机波束间干扰,研究无线移动自组网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中断概率性能。分类MU-MIMO传输系统内的节点的随机行为,推导获得每类行为发生的概率。考虑节点间干扰和随机波束间干扰的限制,推导得到MU-MIMO瞬时传输的中断概率闭式表达式,通过加权计算得到期望中断概率。从而调整随机的波束间干扰,减少MU-MIMO传输阶段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8.
刘海林  华程  陈震 《电信快报》2014,(10):22-25
在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更好地支持高速数据业务及大规模组网能力,开始向多载波方向进行增强和演进。文章首先介绍我国自主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中多载波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趋势,重点讨论多载波TD-SCDMA 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特征;然后介绍在LTE-Advanced中多载波技术的发展概况,阐述多载波技术策略、多载波的聚合方式以及应用场景和部署影响等几方面内容;最后总结多载波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维生素B6原料储罐项目工艺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物料平衡计算、主要工艺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优化等,保证整个厂区原料供应的可靠性、安全性,并符合GMP医药项目的要求。对今后医药项目中的储罐工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程 《数字通信世界》2020,(1):125-125,127
随着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水平也随之进步。我国的通信技术日趋成熟,网络建设也更具有安全性与竞争性,人们在日常生活或是办公生活中也高度依靠着网络通信技术。同时,在现有的通信技术中仍然存在一定量与具有威胁性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能发生的一些故障,并提出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