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输入饱和及带宽限制下高超飞行器的闭环稳定边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开环不稳定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控制信号存在饱和约束及带宽限制条件下的闭环稳定边界.首先,简要介绍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方法与动力学特性的主要问题.考虑到飞行器控制信号的幅值限制及带宽约束,综合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开环不稳定特性,定量地分析了系统的闭环稳定边界:与系统不稳定极点的位置,其对应的左特征向量及控制信号的幅值约束有关;执行器的带宽限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小了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边界.根据高超声速飞行器短周期不稳定特性,解析地给出了闭环稳定边界的计算公式.采用蒙特卡洛分析方法对闭环系统的稳定边界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作用下的稳定区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一致性,验证了系统开环特性对于闭环稳定性的限制及控制信号带宽约束对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战斗部破片对目标关键部件的毁伤计算的蒙特卡洛仿真模型, 将破片的毁伤能力指标加以量化. 以防空导弹打击空中目标为例,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可为导弹武器打击目标的毁伤效果计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等试验中采用光学、雷达、GPS等设备组网测试时,由于设备同步、通信传输和数据处理产生时延对测试引导精度和可靠性严重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网时间同步校准、准确获取设备时延和采用最小二乘法精确修正时延的方法,建立了时延修正模型.试验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组网设备测试引导精度、平稳性和可靠性,为远距离、高精度外弹道参数测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描述预控破片战斗部爆炸过程,设计并建立了虚拟战斗部爆炸仿真系统。该系统通过各功能模块集成,实现了战斗部爆炸威力场的动态生成,在UG几何建模和LS-DYNA数值仿真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材料参数修改和算法改进,实现预控破片场可视化仿真,利用C++进行接口处理程序开发,得到预控破片飞散特性数据文件。以某型预控破片战斗部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有效性和仿真系统的可靠性,为预控破片战斗部设计和效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制导电子箱的检测需求,开发了基于PCI采集卡的自动检测系统。介绍了基于M系列PCI采集卡以及信号调理等单元电路的硬件设计,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在VC++平台中完成数据采集卡操作程序和系统测试软件的设计,应用专家系统故障诊断、ADO数据库技术完成智能故障诊断系统设计。经实验测试表明,系统实现了模块化高效智能的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任务,具有开发周期短、稳定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办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它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条件以及资金的限制使得民办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发展异常的缓慢,而民办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自身也带有一些缺陷和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新闻工作的队伍、建立合理机制制度,是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的新闻宣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雷灏  姚志敏  尉广军 《爆破》2014,(1):38-41,74
半预制破片战斗部是便携防空导弹常见战斗部之一,预控破片的飞散特性是衡量其杀伤效能的重要指标。鉴于目前没有关于半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初速度的精确计算公式,以某型半预制破片战斗部实际结构为基础,应用爆轰波传播理论和Gurney假设对半预制破片初速进行理论预测,通过壳体内表面冲量与破片初速沿轴向分布的等比关系得到破片初速度的经验值,并运用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某型半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初速度沿轴向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修正后的理论公式基本一致,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在可见光红外跟踪(RGB and Thermal Infrared Tracking,RGB-T)的研究中,为了在常规跟踪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两个模态的有效融合,基于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交互的RGB-T跟踪算法。该算法引入注意力机制对可见光和红外两种模态的图像特征进行增强和融合,设计了自特征增强编码器对单一模态的特征进行增强,设计了互特征解码器对两个模态增强后的特征进行交互融合。编码器和解码器均采用两层注意力模块。为了减小算法模型的复杂度,对传统注意力模块进行简化,将全连接层改为1×1卷积。此外,该算法对多个卷积层的特征均进行分层融合,以充分挖掘各层卷积特征中的细节和语义信息。在GTOT,RGBT234和LasHeR三个数据集上进行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性能优异,特别是在RGBT234和LasHeR这两个大规模数据集上取得了最优的跟踪结果,验证了注意力机制在RGB-T跟踪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