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D printing offer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complex flexure mechanisms. Recently, thickness-correction factors (TCFs) were introduced to correct the thickness and stiffness deviations of powder-based metal 3D printed flexure hinges during design and analysis. However,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t TCFs obtained in each study are not clear, resulting in a limited value of these TCFs for futur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Herein, the influence of the porous layer of 3D printed flexure hinges on the hinge thickness is investigated. Samples of parallelogram flexure mechanisms (PFMs) were 3D printed using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and 316L stainless steel powder. A 3D manufacturing error analysis was completed for each PFM sample via 3D scanning, surface roughness measurement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porous layer of the flexure hinge was independent of the designed hinge thickness and remained close to the average powder particle diameter. The effective hinge thickness could be estimated by subtracting twice the value of the porous layer thickness from the designed value. Guideline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stiffness experiments are propose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 hinge thickness of flexure hinges 3D printed via SLM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入侵检测所采用模式匹配技术存在的弊端,介绍了协议分析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混合模式的入侵检测技术,即混合使用特征匹配模式和协议分析技术,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研究表明,该模型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误报和漏报。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拉刀存在加工困难和刚性差等问题,对深孔变截面槽拉刀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了传统拉刀的误差产生原因,通过取消刀片的圆弧导向结构,采用芯子滑槽斜面与新刀片直接连接,使齿升量与进给量的关系呈线性关系,简化了芯子、刀片两件的结构,并使用Pro Engineer软件完成拉刀改进设计。分析结果证明:该优化方法达到了优化目标,有效降低了试制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4.
曹华先 《建筑技术》1999,30(3):186-188
在广州、深圳和湛江地区三个采用柴油锤施打预制桩的工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后,针对各工程不同地质条件,采取针对性措施,满足了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震  王敏  范华献  刘广志 《兵工学报》2020,41(2):381-387
30CrNi2MoVA钢广泛应用于兵器装备制造行业,采用该材料进行激光立体成形工艺研究。通过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结合同轴电荷耦合元件相机对熔池形貌实时监测,选用指数型回归模型得到了激光立体成形主要工艺参数对30CrNi2MoVA钢单道熔覆尺寸的影响规律,明确了影响熔覆层宽度和高度的显著性因素及相应回归方程。光斑直径、激光功率和扫描速率显著影响熔覆层宽度,熔覆层宽度同光斑直径和激光功率呈正相关而同扫描速率呈负相关;扫描速率和送粉率显著影响熔覆层高度,熔覆层高度同扫描速率呈负相关,同送粉率呈正相关。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成形尺寸预测模型准确。基于熔覆层宽高比预测值确定了在3.5 mm光斑直径下成形30CrNi2MoVA钢的工艺参数选择范围,激光功率应处于1 300~3 000 W之间,送粉率在0.7~2.5 r/min之间,扫描速率在5 ~12 mm/s之间。  相似文献   
6.
用反应蒸发法制备的掺钼氧化铟 ( In2 O3:Mo,IMO)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射率 (含 1 .2 mm厚玻璃基底 )超过 80 % ,电阻率最低达 1 .7× 1 0 - 4Ω·cm。采用等离子振荡波长法、van-der-Pauw法和光谱拟合法等三种方法对IMO薄膜和 ITO薄膜的载流子浓度进行了测量和比较 ,结果表明 IMO薄膜的载流子浓度还不到 ITO薄膜的三分之一。因此 ,IMO薄膜对可见光的吸收小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提高载流子浓度而进一步提高电导率 ,对近红外线也有较高的透射率 ,有利于拓展透明导电薄膜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PBS/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基材,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过的纳米蒙脱土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S/MMT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等。结果表明:当改性nano-MMT的添加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熔点约提高了2.55℃,热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33℃;当其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9%,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冲击强度提高了23%;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比纯PBS的流变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In2O3:Sn和SnO2:F都已经发展成熟,分别大规模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和建筑两大领域。最近几年,TCO薄膜的研究又进入了一次复兴时期,研究和开发出几类具有明显特色的新型TCO薄膜。ZnO基TCO薄膜有替代In2o3:Sn薄膜的趋势;多元TCO薄膜材料可以调整其性能来满足某些特殊应用的需求;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的In2O3:Mo薄膜为进一步提高TCO薄膜的性能打开了一条新路;真正的p型TCO薄膜为制造透明电子元器件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对循环流化床在脱硝、脱硫和除尘等方面环保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权衡各项技术的利弊及经济因素,结合新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做出如下建议:半干旋转喷雾法脱硫工艺(SDA)和SCR结合使用后,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可达到95%,循环流化床中高灰分的环境不适合使用SCR,SNCR的脱除效率虽然相对较低,但是通过调整还原剂的停留时间和与烟气的混合程度,脱硝效率可达70%以上,完全可以满足新环保标准的要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负荷适应性好,在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的基础上外加该工艺,可以保证足够的脱硫效率;电袋组合式除尘器发挥了两种除尘器的技术优势,可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德国PITTLER-2卧式车床加工中心数控升级改造需求,进行机床数控化方案研究。采用德国西门子数控公司的802D SL数控系统控制两进给轴,使用PLC实现12工位刀塔控制、液压站及主轴档位电磁阀等开关信号联动,采用6RA27直流调速装置对原机床SIEMENS主轴直流电机(40 KW,1 500 RPM)进行变频调速。实现了该型号机床两轴进给控制、12工位刀塔驱动、主轴直流电机调速、液压站主轴变档等功能。该方案极具可行性和实用性,扩展了机床功能,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