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78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21篇
矿业工程   26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诚  单良 《城市开发》2005,(10):80-81
房地产市场中表现的种种不规范以及无序只是一种表象,其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制的不健全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权利属性的几种观点.基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特性,认为不宜将网络虚拟财产权归入债权或知识产权,而应该将其归入物权.与传统财产显著不同的是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和依附性,在适用物权时应将其与传统财产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日益增多。讨论了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涉及的虚拟财产主体确认、虚拟财产价值确定、虚拟财产纠纷的法院管辖权等问题。认为现阶段可以通过出台有关司法解释,对民法通则、物权法、刑法进行适当补充,来实行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动产抵押权登记的程序,认为动产抵押权登记的核心功能是公示动产上的权利负担,从而确定竞存权利之间的优先顺位.在登记生效主义下,登记产生的公信力为绝对的公信力.在登记对抗主义下,登记产生的公信力是相对的.在登记的对抗效力问题上,不能对抗的第三人,主要是指与该动产抵押权人存在竞存关系的物权取得人.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权属性,理论界素有争议,至今尚无定论,对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权属性进行明确是正确运用优先购买权这一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司法实践的统一以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效率和公平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权属性进行分析,得出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为债权的结论,以期能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立法完善和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最高额抵押权是抵押担保的特殊形式,由于其所担保的债权具有流动性,安全便捷,故为当事人所乐于采用。我国《担保法》中对最高额抵押权制度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以其在制度上的独特设计,使传统抵押权与担保物权一一对应关系得以突破,以此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得到人们的普遍适应。但最高额抵押权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存在着正反两面性的问题,所以完善最高额抵押权制度以抵消、扼制其对消极影响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认可担保物权的私力救济途径,虽然在公力救济途径中规定可以直接申请拍卖、变卖担保财产,但在民事执行法上,担保合同无法作为执行根据。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人民法院也无法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直接作出许可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的裁定。在此立法背景下,来研究完善我国担保物权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物上代位性是物权的重要特征,抵押权作为支配标的物“交换价值”的担保物权,当然也有物上代位性。本文在比较分析世界各国所规定的抵押权物上代位的范围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抵押权物上代位的范围及其合理性,以期能对完善我国民法典中抵押权物上代位范围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我们不得不凸显权利作为个人的意志作用及其对抗公权力随意干涉的效能,警惕绝对的社会所有权观念的滋生和蔓延.就物权设定社会职责甚而剥夺所有权或物,其惟一正当性的理由是对公共利益的眷顾.为公共利益而就物权设定社会职责,主要通过两种立法途径达成其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是一个需要众多民事法律制度配合,进行体系化调整的复杂法律问题。我国《合同法》将其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与善意取得制度,合同相对性理论等民法原理和制度发生矛盾和冲突。对《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进行了检讨,指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应以物权变动模式为其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