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3篇
电工技术   110篇
综合类   65篇
化学工业   299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66篇
矿业工程   149篇
能源动力   40篇
轻工业   51篇
水利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339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冶金工业   113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四川盆地及邻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海槽的深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盆地及邻区广元-旺苍、城口-鄂西、开江-梁平海槽是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P3-T1f)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区。该区上二叠统上部大隆组是硅质岩、硅质泥岩、硅质灰岩组合,含放射虫、有孔虫等化石,厚125—29.0m,为海槽裂陷期凝缩沉积。三叠系飞仙关组下部为远洋沉积的暗色泥岩、微晶碎屑灰岩和重力流沉积的浊积岩、角砾灰岩组成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厚50.0~300.0m,是裂陷期后的海槽充填沉积。海槽相区沉积在晚二叠统世末达到最大海泛面沉积了大隆组。海平面缓慢下降期沉积了补偿充填性质的飞仙关组深水碳酸盐岩。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深水沉积物的有机碳平均值高达6.21%,是良好的烃源岩。但在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不发育生物礁,飞仙关组缺乏鲕粒岩。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油田水碳酸盐平衡系数与有机酸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伟  刘宝珺  闵磊 《石油学报》2003,24(5):32-35
根据统计学规律,对塔里木盆地油田水进行了研究,阐明了该盆地油田水的碳酸盐平衡系数(简称为RC)与有机酸的基本特征。从油田水的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了油田水的碳酸盐平衡系数与有机酸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进一步论证了碳酸盐平衡系数和有机酸与油气聚集及油气性质的关系。碳酸盐平衡系数越低及低碳有机酸的含量越高,它们与油藏,尤其是与 轻质油或气藏的关系越密切。从两者的关系中初步了解到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对油气藏中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应有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向家坝水电站双河料场三叠系灰岩,沉积条件复杂,含多沉积层位,岩性变化大,夹层多,经骨料碱活性试验鉴定,该骨料具有潜在的危害性碱碳酸盐活性,不能作为混凝土骨料使用。  相似文献   
5.
白云石形成作用减弱的原因之一是有利于白云石形成的浅水地台海面积减少和白云石形成转移到沿岸地带.对碳酸盐聚积作用产生影响的因素是:①气候因素;②构造因素(岩石圈板块的坳陷速度和位置决定有利气候条件下陆棚的存在);③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影响陆棚的深度和面积)等.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复杂,并且对碳酸盐聚积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实际上弄不清哪一个是主要因素.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由于气候环境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大气圈气体成分等碳酸盐的聚积与白云石的形成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锂镍氧化物、锂钴氧化物和锂铁氧化物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锂镍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最好,锂钴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次之,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最差;它们的导电性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按指数规律增加;在合成锂钴氧化物(或锂铁氧化物)的过程中,使Li2CO3轻微过量,可以提高锂钴氧化物(或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而且在同一温度下,随着nLi∶nCo(或nLi∶nFe,摩尔比)值的增大,锂钴氧化物(或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C的影响因素及其修正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理论认为,只有油气成因的蚀变碳酸盐在500~600℃温度下产生热分解.作者通过实验认为,其它成因的次生碳酸盐也可在500~600℃下大量分解.换句话说,这些次生的非晶质的碳酸盐(包括△C)可能是该温区分解的主要物质.鉴此,作者根据它们之间函数关系,对其测值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土壤 pH ,重碳酸盐 ,和氮素形态等几方面综述了各种土壤因子对土壤缺铁失绿的影响 ,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在惰气环境Pu(OH)4(am)与碳酸盐溶液中HCO-3,CO2-3的配位行为,考察了放置时间对Pu总浓度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pH值、碳酸根总浓度变化对碳酸盐溶液中Pu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溶解总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CO-3离子与Pu(OH)4(am)生成[Pu(OH)4(HCO3)2]2-(lg K=-2.61±0.18, lgβ=54.25±0.18)或[Pu(OH)2(CO3)2]2-(lgK=-2.61±0.18, lgβ=46.91±0.18);CO2-3离子与Pu(OH)4(am)生成[Pu(OH)4(CO3)2]4-(lgK=-3.52±0.11, lgβ=53.33±0.11)。可能的配位反应方程式为: Pu(OH)4(am)+2HCO-3 = [Pu(OH)4(HCO3)2]2-, Pu(OH)4(am)+2HCO-3 =[Pu(OH)2(CO3)2]2-+2H2O, Pu(OH)4(am)+2CO2-3=[Pu(OH)4(CO3)2]4-。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