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effects of surface and interior degradation of the gas diffusion layer (GDL) on the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PEMFC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 freeze-thaw accelerated stress tests (ASTs). Three ASTs (ex-situ, in-situ, and new methods) are designed from freezing ?30 °C to thawing 80 °C by immersing, supplying, and bubbling, respectively. The ex-situ method is designed for surface degradation of the GDL. Change of surface morphology from hydrophobic to hydrophilic by surface degradation of GDL causes low capillary pressure which decreased PEMFC performance. The in-situ method is designed for the interior degradation of the GDL. A decrease in the ratio of the porosity to tortuosity by interior degradation of the GDL deteriorates PEMFC performance. Moreover, the new method showed combined effects for both surface and interior degradation of the GDL. It was identified that the main factor that deteriorated the fuel cell performance was the increase in mass transport resistance by interior degradation of GDL.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degraded GDL on the PEMFC performance into the surface and interior degradation and provide the design guideline of high-durability GDL for the PEMFC.  相似文献   
2.
液相添加剂对PTCR陶瓷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液相添加剂AST(Al2O3+SiO2+TiO2)对BaTiO3陶瓷材料电性能的影响很大,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电性能降低;SiO2、TiO2的物理特性对材料电性能影响较大;过量TiO2对材料PTC效应有重要影响,适当过量TiO2含量,可得到性能优良的PTCR陶瓷。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种基于GCC的AST中间文件来提取C/C++语言源程序静态信息的方法。主要思想是利用GCC编译源程序时产生的AST文件,借助XOgastan工具将其转换成GXL格式文件,然后从GXL格式文件转换成标准的XML文档,最后树形化地显示源程序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在离散点云模型以及低分辨率模型上提取骨架算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表面及切向属性(attributesofsurfaceandtangency,AST)的新方法.首先给出两个属性定义及其计算方式.然后基于上述属性通过表面光滑收缩和骨架吸引的双重作用达到模型的几何收缩,连接迭代收缩完成后得到的中心点,从而得到模型的骨架.实验表明:该方法得到的骨架能较好地表达原始模型的几何特征和拓扑结构,在缺少连接信息和低分辨率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骨架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5.
简介DEH-ⅢA型纯电液调节系统的优越性。针对齐鲁热电厂一期60 MW汽轮机液压调节系统上实施改造后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逐项分析,及时找出了解决办法,保证了4台机组的安稳运行。  相似文献   
6.
王东风  梁惠  王文成 《食品科学》2015,36(5):163-167
探讨D-柠檬烯(D-limonene)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利用持续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肝损伤模型,分为A、B、C、D、E、F、G共7 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每日给予蒸馏水灌胃,前2 周8 mL/(kg·d),后4 周12 mL/(kg·d);B组为酒精模型组,每日灌胃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前2 周8 mL/(kg·d),后4 周12 mL/(kg·d);C、D、E组分别为D-柠檬烯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灌胃D-柠檬烯100、200、400 mL/(kg·d),其中D-柠檬烯与A、B组等量的50%的乙醇混合后灌胃;F组为水和D-柠檬烯空白高剂量组,每日给予D-柠檬烯400 mL/(kg·d);G组为甘利欣药物对照组,灌胃量200 mL/(kg·d)。HE染色和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构和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phosoporic acid,ALP)、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结果电镜下观察到A组肝细胞结构正常,核呈圆形或椭圆,线粒体形态正常。B组肝细胞次级溶酶体数量增加,线粒体形状不规则,脂滴多。C组可见少量脂滴,高尔基体正常,线粒体清楚。D组少量脂滴,胆小管有内容物,线粒体正常。E组线粒体高尔基体正常,少量脂滴,核圆。F组细胞器无异常,少量脂滴。G组少量脂滴,偶见溶酶,体线粒体正常。B组大鼠血清ALT、AST、ALP、CHE、TG、CHO、LDL-C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F组大鼠血清所测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D-柠檬烯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和酒精模型组比较,血清所测各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D-柠檬烯中、高剂量干预组血清所测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酒精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过量酒精摄入引起的肝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损伤与升高血清ALP、CHE、ALT、AST、TG、CHO、LDL-C水平,在D-柠檬烯干预下有所减轻和降低。因此,D-柠檬烯可调节过量酒精摄入造成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形式化方法局限于严格的证明、对程序员要求较高的教育背景,使其举步维艰.于是作为形式化方法与面向对象的联姻的SOFL(Structured Object-Oriented Fomal Language)便应运而生.在给出语义分析的整体算法后,逐步分析各个阶段遇到的关键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同时在参考其他语言的基础上,定义了SOFL中一些语义规则.  相似文献   
8.
类型识别是编译器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语义分析中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JE4VB(Java Editon for VB)系统开发为背景,介绍将VB代码移植成Java代码的高级编译器中的类型识别问题。通过研究了4GL编译器语义分析过程中的类型识别问题,根据给出的抽象语法树和符号表,提出类型识别的解决方案,并给出详细的实现算法。  相似文献   
9.
林静仁 《化工文摘》2010,(4):72-73,75
分析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7号机组ETS故障的原因,介绍了应急处理方法,并提出了电源改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虾青素/乳清蛋白纳米复合物,并探究虾青素(Astaxanthin,AST)与乳清蛋白(Whey Protein)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机制。选用乳清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浓缩乳清蛋白、牛血清蛋白)与虾青素自组装,通过控制水相蛋白质溶液与有机相虾青素溶液的比例,分别可控形成H聚集体或J聚集体虾青素/乳清蛋白纳米复合物(H/J Aggregates Astaxanthin/Whey Protein Nanocomplexes)。通过动态光散射仪(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测定虾青素/乳清蛋白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均在150~430 nm之间,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表明分散性良好,电位在?12~?1 mV之间;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成功制备出的H聚集体或J聚集体虾青素/乳清蛋白纳米复合物呈边缘清晰光滑的近球形结构;紫外可见光谱表明4种蛋白质构建的H聚集体或J聚集体虾青素/乳清蛋白纳米复合物中虾青素H聚集体最大吸收波长λmax由虾青素单体的λmax480 nm蓝移至388 nm,虾青素J聚集体最大吸收波长λmax光谱红移,并显示出519和556 nm左右的并肩峰;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由于虾青素聚集体特定的结构使形成的虾青素/乳清蛋白纳米复合物的荧光强度都明显增强,乳清蛋白中疏水性氨基酸及疏水性区域暴露。本研究从虾青素及其聚集体的水分散性和乳清蛋白载体特性两方面探究,为其后续在食品药品领域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