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5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乌江流域总体规划、长江三峡以上防洪要求、南方电网运行特点、乌江流域水文特性等,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了乌江梯级水库优化调度和发电优化控制的基本理论研究,并根据该研究建立了乌江流域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控系统,经过一系列优化调度规则、方法、措施在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节水增发电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3.
乌江流域水沙变化特性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江流域是三峡入库水沙来源之一,近年来水沙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1980-2004年与1979年前相比,武隆站年均径流量变化不大,但悬移质输沙量减少了1 140万t,减幅35%。乌江渡电站建成后,乌江干流各站水沙关系均发生显著变化,同径流量下输沙量大幅度减小。水利工程拦沙是武隆站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乌江上游东风、普定和乌江渡等电站年均拦沙量为1 500万t左右,导致武隆站输沙量减小约1 030万t。随着乌江干流大型水电站的陆续兴建,流域输沙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将进一步减小。  相似文献   
4.
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的经济运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梯级水电站各级水库计算期末总蓄能(水)量最大原则,建立了梯级水电站AGC数学模型,并应用二倍体遗传算法进行寻优,能够获得问题的近似最优解。本文为梯级水电站短期发电优化调度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乌江流域思南县城、沿河县城、彭水县城等防护对象堤防建设的实际防洪能力低于规划标准,而且由于受上游水库的下泄和下游水库水位顶托的双重影响,导致流域的整体防洪能力不足。为了使上述3县城的堤防建设达到防洪设计标准,对乌江流域防洪调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梯级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模型和水库回水计算模型。以彭水县城为例,运用上述两种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洪调度措施、不承担防洪任务水库应急调度以及应急转移等一些应对措施,可为乌江流域防洪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江流域自2004年梯级龙头洪家渡水电站建成投产以后,其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开始逐步形成。对于如何有效地实现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调度、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成了乌江公司与电网调度部门需进行探索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的开展以及运行方式的探索论述,提出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以期能为加快实现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的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贵州水力发电》2009,23(1):F0002-F0002,I0001
随着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江公司”)对乌江流域梯级滚动开发的高速推进,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陆续建成。为建立科学、高效的流域管理与控制模式,发挥梯级水电站联合运行的优势,提高梯级水能利用,2003年12月,乌江公司启动了“乌江流域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年、季、月尺度对1998年~2017年研究区域5个气象站点和TRMM(热带降雨测量任务)卫星的降水数据准确性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在年度尺度上,TRMM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量的相关系数R=0. 83,略高于实际测量的降水量;季节尺度TRMM季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在0. 80以上,其中R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月尺度TRMM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 93,斜率为0. 97,TRMM降水量略高于同一站点实测降水量。总体看,TRMM数据在贵州乌江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的逐渐展开和深入,到2004年年底乌江干流梯级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达296万kW,同时干流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构皮滩电站工程将正式开工,其下游的思林、沙沱电站也正在作施工准备,乌江流域采用梯级联合调度的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为此,本文从流域梯级开发现状、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水电网络自动化系统建设、人员素质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