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9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290篇
电工技术   564篇
综合类   665篇
化学工业   843篇
金属工艺   2691篇
机械仪表   740篇
建筑科学   510篇
矿业工程   368篇
能源动力   175篇
轻工业   303篇
水利工程   1035篇
石油天然气   659篇
武器工业   96篇
无线电   2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02篇
冶金工业   445篇
原子能技术   26篇
自动化技术   11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97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196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考虑毛管压力、渗透压、膜效应以及弹性能的压裂-焖井-生产多过程多相流模型,提出了以产能最大化为目标的页岩油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后焖井时间优化方法,采用现场生产数据和商业软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和方法,根据现场压裂压力数据反演裂缝参数,建立物理模型,模拟了压裂、焖井以及生产阶段储集层孔隙压力、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动态,并研究了7种因素对最优焖井时间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展正交实验明确了最优焖井时间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随着焖井时间增加,累计产量增量先快速增加后趋于某一稳定值,变化拐点对应的焖井时间为最优焖井时间。最优焖井时间与基质渗透率、孔隙度、毛管压力倍数及裂缝长度呈非线性负相关,与膜效率、注入液体总量呈非线性正相关,与排量呈近线性正相关。对最优焖井时间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注入液体总量、毛管压力倍数、基质渗透率、孔隙度、膜效率、压裂液矿化度和排量。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2019,48(11):1157
采用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自发渗吸实验,并对表面活性剂改善岩石润湿性、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善润湿性的能力好于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且在岩心中的自发渗吸效果最好,这是由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善润湿性的机理为离子对形成机理,强于阳离子的吸附机理;接触角是决定渗吸能否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接触角小于70°时渗吸才能发生;界面张力影响渗吸速度和最终采出程度,对于渗透率为1 mD的岩心,最佳界面张力为10~(-1) mN/m。  相似文献   
3.
大坝安全的正确判断是建立在可靠监测资料基础上的,因此需要对监测资料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以东津水电站大坝为例,针对坝体及坝基渗流量原始观测成果中出现的明显异常数据,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明显不合理测值进行了处理,从而对坝体及坝基总渗流量实测性态做出了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采用220V交流供电的各种仪器设备、家用电器上,安装(或改用)下面介绍的新颖交流电闪烁指示灯,不仅耗电省、寿命长,而且美观大方、非常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相序电路用来指示三相交流电的相位顺序正确与否。本文对该矢量电路进行了详尽分析,给出了50Hz和400Hz相序电路元件参数选取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流体法研究了对45钢铁素体及奥氏体作氮碳共渗处理的工艺;为便于比较,同时对45钢进行了淬火+低温回火处理。通过金相观察,显微硬度和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两种氮碳共渗系数及耐磨性能,并使用轮廓仪测定了试样表面的粗糙度。结果表明,奥氏体氮碳共渗后试样表面的化合物层由两层组成,表层为Fe3N次表层为富含氮、碳的马氏体及奥氏全;而经铁素体氮碳共渗处理的试样,其表面的化合物层只有一层(由Fe3N及少量的  相似文献   
7.
粉镀(渗)锌技术及其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粉镀(渗)锌专利技术的开发概况、工艺原理及渗镀层性能特点,并与热镀锌做了比较,对其产品检验、使用范围等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36%渗乐乳油     
陈洪超  简锡贤 《农药》1995,34(9):13-14
36%渗乐乳油田HP-1增效剂与乐果及其他助剂调配而成。五年田间小区和大田药效试验证明:36%渗乐乳油高效,安全,用量少,对各类蚜虫防效优异。  相似文献   
9.
通钢二炼厂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取代直流调速系统成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稳定可靠,快速的动态响应,体积小,成本低,大幅度减少了事故点,显著节电,推广应用实践证明,此项技术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采用智能采样环节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不用人工在线整定参数,实现交流电机变频调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