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虹 《中国科技博览》2014,(10):372-372
关于儒学是否带有一种宗教的性质,国内外的学者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意见。本文从客观来讲,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两千多年来深刻影响着我们国人的一言一行,比如“仁爱”思想、义利观、诚信意识以及“以和为贵”的精髓,当然在现代社会中,确实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产生了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4)
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至今仍然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意义。本文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文化出发,分析儒家核心思想中"仁""义""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肯定了儒家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和引导作用,同时,本文也指出,在当今时代,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能把儒家文化的精华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与文化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的鼻祖。他的许多修辞观点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引发了历代学者的广泛争议、继承、发展和创新,如“辞达”说、“慎言”说、“文史观”等,都成为现代修辞学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孔子的文学史观以民本主义为核心,以展现春秋之义的道德评价标准,以训诲为宗旨的史学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做企业的过程中,茅忠群发现,一个缺乏价值观和信仰的企业,无法成为一流企业。他认为企业若想长久发展,必须拥有强大的企业文化,而任何文化都离不开本土文化。于是,他去北大读了四五年国学,广泛涉猎传统文化。国学中,茅忠群推崇入世的儒家,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茅忠群将其化繁为简,抽象成企业发展中儒家管理的四个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5.
"荣"与"辱"是对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荣辱观.先秦时代以"仁""义""礼"为荣辱的内涵和道德评判准则;宋明时代加剧了先秦所发端的"道义论"倾向,极端贬抑利益,事功学派肯定了对功利的追求,但不为社会主流所接纳;近代荣辱观肯定了公利;现代以"八荣八耻"为内涵的荣辱观既继承了古代荣辱内涵的优秀传统又融入了时代的特色,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个人行动的向导,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需.  相似文献   
6.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仁义君王的化身,是作者追慕的济世救民的偶像。刘备的悲剧结局,既是历史的事实,更是作者儒家仁义君王偶像观的破灭。  相似文献   
7.
正"《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实施三年来,矿产勘查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勘查投入创历史新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格局基本形成;找矿成效显著,新发现一批特大型矿产地,重要矿产保有储量大幅增加,初步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雏形,"358"第一阶段目标首战告捷——实现了找矿重大进展!"国土资源部矿产  相似文献   
8.
铁凝的《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是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仁义"的化身。由于其自身个性意识的缺失,"仁义"却始终没有降临到她的头上,反而让她因此遭遇了无数的生活负累和情感挫折。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在恋爱生活中,白大省都是一个尴尬的失败者。忘我的付出、过度的宽容,使她得不到亲人的尊重、理解与认同,也使她在恋爱生活中不断被误读、忽视或利用,人物因此无法真正彰显"仁义"的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在明朝亡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义利观,既强调重义轻利,又强调义利的辩证统一。他对“义”,“利”的内涵作了多层次的剖析,主张超越特定政治集团的“一人之义”,“一时之义”,求“天下之公利”,坚持民族利益为重的“古今之通义”,保卫民族主权和领土完整;强调“以信为先务”,信义乃“立政之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放松信义教育。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仁义礼智信”系先秦儒家提出并发展成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和价值取向标准。尽管仁、义、礼、智、信各范畴在内涵上各不相同,所揭示的道德生活内容的侧重面各异,但“五常”是一个整体,各范畴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其中“仁”是美德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是“仁”的内在逻辑推演,“礼”乃为“义”的外在保障,“智”是道德认知的必要条件,“信”则体现了天道与人道的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