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的融合,即是立足中国现实,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满足实践需要,推动实践的发展。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里的文化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两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容、筛选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和糟粕,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核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继而重点从实践层面论述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期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文化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文化观伴随其整个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而形成。毛泽东揭示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即文化既反映所处社会经济与政治,同时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与政治。民族化、科学化与大众化是新文化发展的方向。毛泽东的文化观对高校文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民族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探索、萌芽、发展和成熟几个时期.毛泽东在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和重塑过程中,注意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主张文化的重塑应同革命理论的建设相结合.他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景玉平 《国家电网》2012,(3):109-109
2012年第一期《国家电网》杂志改版后让人眼睛一亮,旧貌换新颜。特别是全新推出的《文化》栏目,下设栏目“大家”介绍了企业家和学者的文化观点;“读书”推荐管理、文化类好书新书;“影像”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公司员工工作生活的精神风貌。全新的内容,进一步更新了人们的思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版后的杂志,犹如一股春风扑面来,既提振了读者的信心又吸引了读者阅读刊物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融入优秀的石油企业文化,构建具有石油"职业"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是石油职业(院)校"蓝领工程"的重要课题。文章回顾了石油职业(院)校的成长发展历史,提出学校应回归企业化,从石油企业和学校"1+1"的视野和高度,重新定位,以创新思维构建企业化校园文化,养成学生的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落后实质上是文化的保守与落后。“以文化救中国”是瞿秋白一生不变的自觉与追求。着眼于中国文化的“改造”和“重兴”。瞿秋白对东西文化都作出了深刻犀利的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化的重建进行了许多拓荒性的探索,创造了许多令人景仰的文化奇迹。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模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目标都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文化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普遍经验,文化的经济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动力。中国的富强需要从内而外的强大,需要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的文化创新需要进行价值的整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文中将公平文化观作为文化创新的价值导向从而带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在马克思的诸多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本文主要分析了马克思文化观的形成,阐述了马克思文化观的基本内容,以及论述了马克思文化观的启示。在党的十九大召开的背景下,将文化与人、自然、社会等相互融通,并以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为归宿。从方法论上深入研究马克思文化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了解一种建筑类型,认识一种建筑形态,就要首先分析和研究产生它的历史文化背景。本文试从古代哲学观、环境观、宗法理论、宗教信仰、人文精神等文化角度探讨了我国民居建筑文化观,给现代建筑创造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