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2,(4):40-47
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时间意象的统计表明,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擅写夜景,夜意象出现频率也最高,约占此类词作中时间意象总和的76.6%。柳永对"夜"意象情有独钟是和他的身世与追求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柳永一生仕途偃蹇,放浪不羁,流落歌楼妓馆、游宦南北东西,这样的生活经历给了他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民间新兴的乐曲,也使他亲身体味到市井细民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柳永以新声慢曲代替了自唐、五代流传下来的小令,使词调的构成发生了重大转变。柳永在词作上以赋为词,在词格上以俗为美,开创了宋词发展的新篇,后人誉之为“宋词革命的巨子”。  相似文献   
3.
研究花间词的美感特征时,叶嘉莹先生首次提出“双重性别”理论,词中女性化的情思、语言,以及与男性作者的思想意识结合,形成了词的“双重性别”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词所特有的美感特质,即词的“双重意蕴”的形成。柳永的个性特征与干谒经历致使柳词中也存在一种“双重性别”特征,体现于俗词中作者与叙述者融于一身的闺怨词和柳词中具模糊性、多义性的作品。在随后的读者接受环节,柳词被不断进行“双重意蕴”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古人一物多称,栏杆,或称阑干,称槛、栏槛、轩槛,或称、槛、轩等等,后世统一称作栏杆。栏杆的设置,在古代建筑物上,并非如梁柱那样,成为主体结构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初的作用仅仅为隔阻外界,起到围卫而已。仰韶文化时期的一些聚落遗址外围,修筑栏杆(或篱笆),沿边或挖沟渠,即以防卫。迄今所能见到的早期栏杆形式,是铸造在一件西周晚期铜方形矮足鼎上的卧棂栏杆。方鼎屋状,正面开门,门前凹进,空出门廊。廊边两侧有十字形卧棂栏杆,应是用于建筑物入口处的护卫。栏内两侧各有一人,相对  相似文献   
5.
《数字通信》2004,(18):46-47
宋朝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伤离别之意境,已成千古绝唱。当然,海尔公司最新手机V9000并无离别意境,只是让评测人员惊叹于它的小,才会有此感慨。  相似文献   
6.
柳永作为北宋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其词在北宋受到了上到皇帝下到百姓的普遍欢迎,显示出词作为文学形式的卓越生命力,让词从“诗余”附属地位解脱出来,真正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柳词对时代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词至柳永真正成为北宋时代的灵魂。本文试图论述柳永为激发词作的生命力而对北宋社会文化进行的两次融合,一是新兴市民文化的融合,二是传统主流文化的融合。在这两种文化潮流共同存在于柳永的词作中,使柳词获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成为时代的明珠。  相似文献   
7.
黎量 《南方建筑》2005,(2):102-104
建筑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具有相通之处,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浓缩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文章通过对部分与建筑相关的古诗词的分析来探讨其中所体现的建筑意境,并理解艺术相通的特点,以此为出发点扩展知识面。  相似文献   
8.
北宋词坛"柳永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柳永词的流行盛况进行了描述,并从歌妓的传播与俗语言的使用等角度对“柳永热”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婕 《中国科技博览》2012,(13):210-210
由于耽于词作,柳永被推至俗文化代言人的地位,导致了他文人理想的落空;而俗文化中的情感体验,尤其是那难以磨灭的文人理想所造成的悲剧性的情感体验,又帮助柳永超越了现实人生的艰难。这是柳永文学生涯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柳永俗词在历代词论家的眼中,一直屈处于弱势卑陋的地位。但柳永俗词开拓了宋词发展的新境界。以其通俗、生动的特点使读者、听众备感亲切且易于理解。柳永俗词以俗语表现俗情,其词作中的女性心理及形象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