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5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照与胡适     
王照与胡适的交往,缘于同梁漱溟的争论,反映出他们思想上的殊途同归之处:胡氏是充分的西化论者,强调世界文化的同一性,主张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主张一步一步的渐进改革。王氏也强调物质文明的重要性,又从"世上那有捷径可走"的直观的进化论出发,在改革的途径上与胡氏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2.
日前,再次拜读了梁漱溟先生的《究元决疑论》,这是时任民国南北统一政府司法部机要秘书的梁先生(见图1-1左)在民国五年(1916年)撰成的、并分三期发表于《东方杂志》的一篇长文(见图1-1右),也因此文而得蔡元培和陈独秀二位先生青睐、而被延聘入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课程.然这分三期刊发的该文,实则如其题目所云而仅分为“究元(第一)”、“决疑(第二)”两部分,且两者似有递进的逻辑性关系的为“究元”后的“决疑”,即如其文中所言:“既究元者,则知无有中,幻有世间.”  相似文献   
3.
<正>1908年,从日本留学回国的米迪刚,就在河北定县翟城村搞乡村合作社、村民自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甚至掀起一波高潮,有700多个团体和机构,各种实验区1000多处。其中以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创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梁漱溟领导的山东邹平乡村建设运动最为知名。后因日本侵华战争等原因,乡村建设运动陆续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4.
庄小红  梁翠祥 《建造师》2006,(11):194-195,193
1953年梁漱溟在政协扩大会议上执言农民问题,认为“工人农民生活九天九地之差”,从而造成了与毛泽东的一桩历史公案。冯友兰为其作诗“为同情农夫而执言”纪念之。追根溯源,我们能回到30年代其乡建思想和乡建运动,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结成了与农村和农民的亲密友谊。理论上著有《乡治十讲》,尤其以其《乡村建设理论》而为世人关注。他提倡乡治和乡建,其改良农村的行为也一直为世人所注目。在其后期,仍经常注视中共对农民的政策,走进农村,关注农民生活。梁漱溟的一生,是对农民寄予深切关怀和同情的一生,是很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走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之路”,开展乡村合作运动,文化重建,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培育“农民自觉”,实行地方自治。借鉴该理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视传统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鼓励知识分子和人才向农村流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推进农村村民自治进程。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的一生纠结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伴随他走过的一生中,个人精神追求和国家民族忧患之间形成的强大张力,使得他对很多问题的思考多了一些常人所没有的多向度性.这种多向度性一方面使他的眼光往往比别人独到而深刻,另一方面又使得他的思想和人生常常陷入难以解决的矛盾之中.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充分展示了这种独到和深刻,也反映了梁漱溟试图调和这种矛盾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斯宾格勒、汤因比、梁漱溟是现代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哲学家。他们立足全人类,以文化为主题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未来走向,从而形成别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史观。他们在文化主体、文化走向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各自深刻的内涵开拓了历史哲学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拟对斯宾格勒、汤因比和梁漱溟文化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深入比较,以期寻找他们在此问题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8.
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主张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的文化思想,对中国的古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希望通过改变中国人的思考模式而走上全盘西化的思想路线.梁漱溟则对这种思想进行深刻的批判,从而揭示了东西方文化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是其"认识老中国"的集大成之作。此作之主旨在于寻绎中国文化之特殊性。梁氏反对"独系演进论",认为中西文化的分水岭是在宗教的有无。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中国政治特殊——"不像国家";中国因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中国文化"早熟",造成其难以发展近代民主、科学;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缺乏公德。梁漱溟强调"中西学术"判若两途。他对中国文化的"反省"意识,显现其无意守旧,与同样归类为"新儒家"的冯友兰依循西方方法分析中国文化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先生看来,中国文化、西洋文化、印度文化分别为世界文化的三大源流之一,它们分别代表了文化发展截然不同的三个路向。人类社会在经历人与物关系为主导的时代之后,将逐步进入以人与人关系为主导的阶段。而以家族制度作为文化内核、以周孔教化作为文化营养的中国文化,通过理性的启发和"仁"心的推崇,突出了人伦关系的构建,用伦理本位取代个人本位,用人对人的态度代替人对物的态度。中国文化代表着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其必将复兴。但是中国文化并非完美无缺,其自身的弱点需要在团体的生活中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