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金属工艺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真空电子技术》2013,(6):92-92
行业最小尺寸3.2mm×3.2mm×2.8mm。与以往产品相比体积和封装面积分别减小30%凭借自动卷线工法,实现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用链状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分别考查了聚苯乙烯/聚2,6-二甲苯醚(PS/PPO),聚苯乙烯/聚乙烯甲醚(PS/PVME),聚苯乙烯/聚丁二烯(PS/PBD0,聚醚砜/聚氧乙烯(PESP/PEO)等高分子共混物以及聚异丁烯/苯(PIB/B),聚异丁烯/环乙烷(PIB/C),聚二甲基硅氧烷/环已烷(PDMS/C)等高分子溶液的pVT关系,结果显示,用一个与温度无关的二相互作用可调参数可满意关联并预测所选体系的比体积。  相似文献   
3.
对预先抛光的Fe-15Ni-0.6C合金试样进行真空热处理,随后用Nano First-1000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和QUANTA-400型环境扫描电镜对未经浸蚀的试样进行观察分析,发现,Fe-15Ni-0.6C合金马氏体片的浮凸为帐篷形(∧型),浮凸最高高度为43~96 nm。分析认为,马氏体表面浮凸是由于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比体积增大、体积膨胀造成的,而非切变所致。对浮凸高度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马氏体线膨胀量比实测的浮凸高度大,计算的浮凸平均高度为162 nm,是膨胀过程受阻所致。浮凸非N形,是帐篷形,不具备切变特征,马氏体的切变机制缺乏实验依据,也与实际不符。提出了马氏体相变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用链状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分别考查了聚苯乙烯/聚2,6二甲基苯醚(PS/PPO)、聚苯乙烯/聚乙烯甲醚(PS/PVME)、聚苯乙烯/聚丁二烯(PS/PBD)、聚醚砜/聚氧乙烯(PESP/PEO)等高分子共混物以及聚异丁烯/苯(PIB/B)、聚异丁烯/环己烷(PIB/C)、聚二甲基硅氧烷/环己烷(PDMS/C)等高分子溶液的pVT关系.结果显示,用一个与温度无关的二元相互作用可调参数可满意关联并预测所选体系的比体积.  相似文献   
5.
采用了一个既能提高立方型状态方程比体积计算精度,又不影响气液平衡条件的简单摩尔修正项来改进PR方程比体积的计算。本文对19种低温流体给出其修正项的值,计算饱和蒸气和液体比体积,并与未修正的PR方程的计算值比较,结果表明这种修正能显著提高低温流体(包括量子流体氢、氦和强极性的氨气)饱和液体比体积的计算精度,并对蒸气比体积的计算也略有改进。  相似文献   
6.
马氏体切变学说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到目前为止,材料学界普遍认为马氏体相变是切变过程,有人则认为切变机制是成熟的理论,其实不然.综合分析了1930年以来提出的所有切变机制,指出各切变机制均与实际不符合的缺点,尚未形成普遍成熟的理论,而是切变学说.将新发现的珠光体浮凸,结合贝氏体、马氏体表面浮凸现象,一并分析了浮凸的形成机制,认为形成表面浮凸的主要原因是各相比体积不同,相变时试样表面不均匀体积膨胀所致.表面浮凸是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普遍现象,因而指出马氏体的切变机制缺乏实验依据.马氏体相变中,原子是极为复杂的集体有组织的位移,不是简单的机械式的切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将3mm厚的工业用60Si2Mn、60Si2CrV和22MnCrNi钢试样抛光后在真空炉中加热到1100℃奥氏体化,保温40min,炉冷。不经浸蚀,分别采用QUANTA-400环境扫描电镜、Nanofrist-1000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发现,贝氏体相变过程中产生了表面浮凸,表面浮凸为“帐篷形”(“A”型),并认为贝氏体表面浮凸的产生,是由于过冷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时比体积增大,且试样表面层体积膨胀不均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表面浮凸效应一直作为马氏体相变切变特征的重要证据.对预先抛光3 mm厚的Fe-Ni-C合金试样进行真空热处理,加热到1 050℃保温10 min,水冷.随后用Nano First 1000型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QUANTA 400型环境扫描电镜(SEM)对未侵蚀的试样观察分析,对浮凸高度进行计算.实验结果分析表明,Fe-1.5Ni-0.6C合金单片马氏体片的浮凸为帐篷型(∧),浮凸最高高度在43~96 nm之间,马氏体表面浮凸是由于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比体积增大,体积膨胀造成的,非切变所致.马氏体相变体积线膨胀比实测的浮凸高度值大,是膨胀过程受阻所致.马氏体切变理论缺乏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臻 《微型计算机》2012,(22):118-119
XPS13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类11英寸的机身上装下了13英寸的屏幕。如果严格按照三围来比对.XPS13的机身依旧比大多数11英寸笔记本电脑长.但它的宽度和厚度有优势。如果比体积.它是胜过MacBookAir的。采用大猩猩玻璃封边的高亮屏幕显示效果清晰锐利.耐磨性也不错。唯一让人抱怨的是镜面屏幕的反光比较严重。在办公室中.我在屏幕上看到了身后吊顶上的日光灯,这一问题在屏幕显示深色内容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钢中马氏体形貌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QAUENTA- 400环扫电镜和JEM- 2100透射电镜观察了Fe-C合金和一些工业用钢的马氏体形貌.结果表明,马氏体的二维形态有板条状、片状、蝶状、薄片状、针状、凸透镜状等;而三维立体形态相应为宽片状、长片状、扁针状等.钢的碳含量、合金元素及其含量是马氏体形貌的重要影响因素.认为马氏体相变时的体积应变能是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