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1篇
化学工业   3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10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85篇
水利工程   17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14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作为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汉画像石的出现和发展,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更有思想文化的深层背景。分别从楚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汉代精神四方面阐述了其对汉画像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州新通桥画像砖以夸张变形为主要艺术手段。砖面上一个个看似粗朴、草率的形象,细赏之,却都是界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妙品。这一个个灵力四射的艺术形象,似一首首别具风格的浪漫主义"酣歌",演绎出来自汉代的视觉艺术的"组曲",至今依然能感染和震憾人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治淮》2012,(6):46-46
鸿隙陂是我国汉代大型灌溉工程。据《水经注·淮水注》记载,"淮水又东合慎水,水出慎阳县西,而东迳慎阳顾城南……慎水又东流,积为焦陂。陂水又东南流,为上慎陂,又东为中慎陂,又东南为下慎陂;皆为鸿陂水散流,其陂首受淮川,左结鸿陂……陂水散流,下合慎水,而东南迳息城北,又东迳南入淮"。这说明鸿隙陂水源来自淮水,位于河南淮河干流以北,汝河  相似文献   
5.
秦汉,青铜器的高峰已成故事,洁净的瓷器尚未大量产生,髹漆器具则以质轻、色美、耐用等优点,为人们生活所不可或缺,生活用具如几、案、箱、榻、屏风、鼎、钫、壶、钟、尊、卮、盆、豆、奁、盒、盘、笥、碗、勺、魁、樽、枕、梳、篦、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出土的汉代毛纺织物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服装、装饰带、缀织绦、毛毯等出土文物的分析,指出: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希腊艺术、中原艺术、草原游牧民族艺术与本土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交融和并行的发展,汉代西域毛纺织技术展示了汉代时期西域地区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它是丝绸之路上中外纺织技术交流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源文化是现代设计的灵魂,也是中国现代设计的生命力所在,现代人在日常生活用品的国际化、大众化的趋势下,使之越来越失去本民族的特色;而现代餐具的设计也变得千篇一律。汉代漆器餐具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性,文章对其整体造型和纹样设计等进行分析,以期为现代餐具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及元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20)
汉代碑额篆书代表着新奇与变革,由于位置特殊、美观庄重、具有装饰性特点,"婉转流畅,锦上添花",使碑额篆书既与碑刻内容融为一体,又体现了本身的功能。汉代碑额上的篆书丰富多彩,结构有的婀娜多姿,结构有的方整奇肆;用笔或方折挺拔,或圆转巧丽;布局或疏朗,或茂密,自由夸张,异彩纷呈。作为汉代篆书的主要表现形式,汉代碑额为书界所重视。通过分析篆额的艺术特色,研究其对后世篆书创作的启示,可以借鉴并延续这一篆书特色。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4)
文章以汉画像砖为载体,剖析其幻想艺术形式所承载的社会因素和信仰因素。在分析汉画像石的幻想来源和形式的同时,思考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冶南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冶南村,面积约1.2 km2,考古年代为西汉。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SEM-EDS)、金(矿)相显微镜等对冶南遗址采集的6个炉渣和2个金属铁块进行了基体成分和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6个炉渣样品为硅钙铝系低铁渣;2个铁块样品为熟铁,可能是生铁炒钢产品。判断该遗址为生铁冶炼遗址,同时也是生铁炒钢遗址。该遗址是目前山西地区确认的第一处大型生铁冶炼及炒钢的汉代官铁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