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7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贵州民族旅游村寨肇兴侗寨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肇兴侗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综合评价值为2.775,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总体感知度不高,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要强于负面感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肇兴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个聚落保护的资源分配、价值整体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局限,在当前乡村遗产集中连片保护的国家政策和学术研究趋势下,探讨乡村遗产区域性保护的规划思路与方法。从乡村遗产作为延续性文化景观的价值认知出发,建立包含空间-时间维度的区域性保护模型框架:空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完整性,包含文化景观区-文化景观单元-聚落生活区3个层面,分别侧重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时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延续性,视乡村遗产为保护的对象与发展的资源,对应于历史与未来。同时以黔东南州肇兴侗寨群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模型的3个空间层级划分旨在提高保护的可操作性,在各层级将乡村遗产作为保护对象和发展资源并列讨论,以期突破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3.
《中华手工》2006,(2):26-29
在湖南通道县境内,一个紧挨砂石公路的小寨子以银饰而出名,那就是阳烂侗寨——据说,强只在这个寨子里,还有三两个继承了祖业的老银匠。  相似文献   
4.
5.
黔东南之行这十天,我们探访了古城,欣赏了美景,体验了刺激,感受了风情;为银匠村老艺人的作品叫绝,在西江千户苗寨发呆,在榕江三宝侗寨鼓楼沉思;接触了神奇的芭莎人民,聆听了侗族大歌,深入侗疆腹地肇兴,雨中苦旅于龙脊梯田……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构建传统村落的宜居水环境是宜居村落营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侗族传统村落——大利侗寨为研究对象,从村落选址、雨洪管理、水生态循环体系总结侗族人民“遵循自然、巧用自然”的水环境营建智慧,并针对侗寨水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现状危机,提出保护涵养水源地、修复堰塘的净化功能以及采用无动力生态耦合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策略,构建大利侗寨宜居的水生态环境,为传统村落水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聚落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景观基因的解译,是保护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重要举措。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侗寨景观基因信息链识别框架,解析其构成要素及特征,提出聚落景观基因的保护策略。结果显示:(1)肇兴侗寨景观基因细分为整体布局、侗寨建筑、景观环境、制度信仰、传统工艺与民俗文化基因;(2)肇兴侗寨的景观基因信息链在功能属性上属于典型的宗族纽带型,在形态结构上形成树枝型的空间结构,景观要素分布均匀,且属于核心—边缘型;(3)肇兴侗寨景观基因保护策略为检视与修复侗寨景观变异基因、厘定侗寨景观信息廊道、创新侗寨旅游体验开发模式。从景观基因的视角充分挖掘肇兴侗寨文化景观的特征,为后续聚落景观保护及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华手工》2006,(2):30-31
不知是否因了程阳风雨桥的缘故,程阳八寨的名气似乎要比其他侗寨略高一筹。此八寨为:马安寨、平坦寨、平寨、岩寨、大寨、东寨、平埔寨、吉昌寨,它们依山傍水连成一片。  相似文献   
9.
杨鑫 《华中建筑》2015,(3):43-47
文化景观强调某一地理区域人与土地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该文从这一角度切入,横向对比黔东南地区苗族和侗族村寨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发展背景下,塑造的文化景观异同。从两个不同民族的历史变迁、宗教信仰、行为模式等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梳理,分析比较不同文化脉络之下文化景观的机理、形态、构成、特征的相似与相异,进而强调文化景观作为动态的发展过程,将成为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贵州高原岭苗山区清水江畔,苗村侗寨星罗棋布。其寨无论建于何处,也不管住户多少,村头寨尾大都建有寨门。苗侗寨门,似门非门,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是一种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民俗建筑物。若是有形寨门,可能是架在溪上的板凳桥、风雨桥,也可能是长在路边的保寨树、萨坛树或建于村口的岩菩萨、保爷凳。此类“寨门”,村民心中有数,外人不易察觉。即便是名符其实的山寨门,也只不过是村寨内外的一种标志,无需关门。有的寨门,彩塑彩绘,琳琅满目;有的寨门,不雕不绘,朴实无华。不少寨门安有“美人靠”。身着明清款式服装、梳着唐宋发型头饰的苗侗妇女坐在“美人靠”上小憩,宛如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