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3篇
建筑科学   5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6):83-86
目的:探讨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超声监测在颅高压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5月本院颅脑疾病患者26例为观察组,根据入院时GCS评分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例,大面积脑梗死6例,脑肿瘤5例,术后1、2、3 d根据病情变化动态用彩超经眼眶检查观察组眼球后3 mm处ONSD大小,每眼每次检查3次,计算ONSD平均值,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统计生存率。结果:术后平均ONSD<5 mm 17例,>5 mm 6例,>6 mm 6例;死亡7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动态监测颅脑术后ONSD变化有助于正确判断颅脑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及时复查CT或再次手术,可成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常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5):111-11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拟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rTMS,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焦虑、抑郁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PAN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行rTMS治疗期间焦虑与抑郁,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颅面配准问题,提出通过对颅面进行参数化将其转换成二维参数域的对应问题。首先,根据人类的生理特征标定6个特征点,利用这些特征点将颅面转换到一个统一的坐标系以实现姿态和大小的统一;其次,以两个外眼角为约束对参考颅面进行最小二乘保角映射,计算出6个特征点的参数值;然后,以这六个生理特征点的参数值为约束,利用最小二乘保角映射将任一待配准模型映射到二维参数域;最后,根据二维参数域确定三维颅面上的对应点,从而实现三维数据配准。为了验证所提方法,以对应点为控制点,利用薄板样条(TPS)变换把参考颅面变形到目标颅面,以变形后两个模型上对应点之间的几何距离的平均为度量,将所提算法和基于主轴分析的迭代最近点(ICP)配准以及基于随机采样控制点的迭代TPS配准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配准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相关实验,提出了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tDCS仪的设计方案.设备具有直流电刺激及脑电(EEG)监测功能,采用单片机MSP430F2618作为控制器,利用蓝牙实现上、下位机间的通信.上位机通过LabVIEW平台搭建软件实现功能切换、控制刺激电流强度以及EEG波形显示及数据存储.研究可实现利用电刺激后采集的EEG数据分析实验动物的脑部活动,为tDCS动物实验提供了一种小型化、无线化设备.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线圈磁聚焦性能,扩大线圈功能应用,改进8字线圈,通过混合优化算法优化线圈主要可变参数,得出不同尺寸的8字线圈。建立线圈仿真模型,优化仿真分析8字线圈的聚焦性与功能效果。制作与仿真模型一致的实验模型,使用长为1 m、宽为1 m、厚度为5 mm的均匀钢板与一根实心导管来测试验证仿真结果。通过对比函数证明了理论仿真的有效性。改进后不同尺寸的8字形线圈模型可以实现多功能运用,在一定的聚焦性下,该线圈可以灵活运用到亥姆赫兹线圈、经颅磁刺激线圈阵列的模型以及功能磁刺激线圈阵列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点云配准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里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应用领域涉及3维重建、目标识别、颅面复原等多个方面。颅骨配准是颅面复原的一个重要步骤,其配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颅面复原的结果。为了提高颅骨配准的精度和收敛速度,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特征的颅骨点云模型配准方法。方法 首先提取颅骨点云模型的局部深度、法线偏角和点云密度等局部特征;然后计算局部特征点集的相关性,得到相关候选点集,并通过删减外点实现颅骨点云的粗配准;最后采用基于高斯概率模型和动态迭代系数的改进迭代最近点 (ICP) 算法实现颅骨的细配准。结果 通过对公共点云数据模型以及颅骨点云数据模型分别进行配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局部特征的点云配准算法可以完成点云模型的精确配准,特别是对颅骨点云模型具有较好的配准效果。在颅骨细配准阶段,跟ICP算法相比,改进ICP算法的配准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提高了约30%和60%;跟概率迭代最近点 (PCP) 算法相比,其配准精度差异不大,收敛速度提高了约50%。结论 基于局部特征的点云配准算法不仅可以用于公共点云数据模型的精确配准,而且更适用于颅骨点云数据模型的配准,是一种精度高、速度快的颅骨点云模型配准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计算机辅助颅像重合技术中三维颅骨模型与二维人脸照片的颅像叠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的自动叠加方法。首先使用遗传算法寻找三维颅骨相对于二维照片上对应标志点的最佳匹配几何变换f,遗传算法采用浮点数编码,选择、交叉、变异算子分别使用最佳保留选择算子、启发式交叉算子和随机变异算子,然后通过相似性变换和透视投影变换,将三维颅骨模型映射到二维人脸照片上,实现最佳颅像叠加。实验表明,此方法实现了自动化的颅像叠加,且耗时短,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6)
手术是绝大部分侧颅底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因侧颅底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脑及重要血管神经,手术容易致死或致残,限制了该部位手术的实施。脑、后组颅神经、面神经、听力功能是该部位手术保护的重点,恰当处理功能保留和切除病变的关系、良好的外科操作技能以及合理使用介入、导航等新的辅助技术是侧颅底手术中实现器官功能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是临床上的难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本文观察其对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为优化脑卒中康复策略提供依据。研究采取对比研究法,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作业治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比对照组患者恢复的更好,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提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脑卒中后上肢肢体功能康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5):142-146
目的:比较标准、扩大、定向局部扩大(钻戒样)骨孔钻颅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探讨最适宜颅骨孔形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标准骨孔50例、扩大骨孔40例、钻戒样骨孔40例钻颅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标准骨孔组额颞叶脑挫伤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6例,复发3例;扩大骨孔组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急性硬膜外、下血肿1例及对侧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复发0例;钻戒样骨孔组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复发1例。标准骨孔组和钻戒样骨孔组颅内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GOS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术采用定向局部扩大骨孔(钻戒样骨孔)实现了微创和安全的统一。标准骨孔插入引流管受限,增加颅内出血风险,大多数情况下扩大骨孔增加了不必要的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