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71篇
化学工业   20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8篇
轻工业   760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银杏叶中黄酮类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物质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70%乙醇回流提取银杏叶,65℃时黄酮的质量浓度高达0.0625μg/mL。黄酮类物质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随着黄酮浓度的增加,溶液的吸光度逐渐减小,即对.OH的清除率逐渐增大,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大。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可考虑代替合成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乙醇-水体系浸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含量并计算它的浸出率。根据黄酮类化合物浸出率的计算结果,选用7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并通过正交试验给出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浸出条件:浸取温度70℃,固液比1∶20,浸取剂pH=8,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出率可达到92.2%。  相似文献   
3.
天然产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产物中抗血栓的物质种类繁多,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种类的该类物质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尤其对皂苷、黄酮类等抗血栓的药效作用机制的研究较为透彻。由于血栓的致病机理较为复杂,尤以血小板作用最为广泛,就此对天然产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乙醇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探讨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固液比、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5∶1,提取时间12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80℃时,黄酮的最高得率可达89.8%。研究了银杏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银杏叶的总还原力与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呈正比关系,银杏叶中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量化参数在黄酮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量在数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的相关分析中,并运用最佳子变量进行压缩计算分析,获得了比较好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不仅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而且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活性.但因大部分天然黄酮的脂溶性或水溶性较差,致使其生物利用度较低.引入含氮基团,可有效地提高其药理活性和溶解性.综述了含氮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更有效的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以海兔烟碱乙酰胆碱结合蛋白(PDB登记号2XYS,0.194 nm)作为模板,运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模型,并利用拉氏图和分子动力学分析验证其模型的合理性.将41个黄酮类化合物与模建的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进行对接研究,对接打分与实测活性值相吻合.黄酮类化合物与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的母环分别与190位酪氨酸和140位酪氨酸形成共轭,降低体系能量并使体系稳定,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此外,3'位对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引入硝基时活性明显提高.38号化合物的对接打分最高,也说明相应的增加取代基个数有利于提高该类化合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黄芩药用成分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本文对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介绍了黄芩中药用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理论分析。希望对从事黄芩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和广大药学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利用甲醇浸提、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从从酸杨桃中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3h,料液比为1:80,提取温度为70℃。总黄酮提取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0.
微波萃取技术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波萃取技术与传统加热提取技术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温度低、耗能低、品质高等优良特性.介绍了微波萃取技术基本原理,从微波萃取黄酮类化合物参数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微波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上的应用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