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9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黏度法、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磷酸溶液处理前后对位芳纶纤维的相对分子质量、聚集态结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磷酸溶液处理对对位芳纶纤维不同层次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未处理对位芳纶纤维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70万,用50%磷酸溶液处理4h后,其相对分子质量降低为2.38万;而其处理前后结晶度分别为58.24%、59.58%,变化不大。未处理对位芳纶纤维的表面光滑,经磷酸溶液处理后纤维原纤化作用明显,表面可观察到大量的微细纤维。  相似文献   
2.
使用硫酸对PPTA纤维进行预处理后再使用PFI磨打浆,通过对原纤及粕保水值、浆粕原纸抗张强度的测定以及纤维表规形貌观察(SEM)等表征手段,探讨了硫酸预处理对PPTA短切纤维打浆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经质量分数为80%的硫酸处理后,PPTA短切纤维表面有轻微的溶解现象,部分纤维丰体上有小范围的浅层的纤维纵向劈裂现象;而经质量分数为85%的硫酸处理的PPTA短切纤维则纵向劈裂严重,小部分微纤已经裸露.由浆粕保水值及浆粕原纸紧度、抗张强度数据可知,经质量分数为80%和85%的硫酸处理后制备的浆粕原纤化程度较未处理的高.结合SEM照片发现,经顶处理后磨浆的浆粕具有更充分的原纤化效果,主干纤维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3.
以同向啮合旋转的双螺杆挤出机作为主反应器,采用半连续化直接缩聚法制备了PPTA浆粕。结果发现,由挤出机头狭缝厚度控制PPTA冻胶体厚度。PPTA挤出冻胶体厚度对冻胶体熟化效果、浆粕的相对分子量、长径比及表观形貌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芳纶在摩擦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芳纶在摩擦材料中的消费量,芳纶浆粕和芳烨粉末在聚四氯乙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在硫酸中的溶解工艺进行实验和研究,系统的对比了PPTA各在固相硫酸中和液相硫酸中的溶解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固相硫酸溶解PPTA能提高溶解速度、浆液的均匀性和改善浆液的过滤性;同时能防止PPTA溶解时的热降解作用,非常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用作高性能印刷电路板基材——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纸的性能,初步研究了其组成、湿法成型、热压工艺以及层压板的制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热处理过程对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对PPTA纤维升温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看出: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现在3 300 cm~(-1)处—NH—伸缩振动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峰型变宽,吸收峰强度减弱。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单丝强度仪、比浓对数黏度等研究发现:经热拉伸处理后的PPTA纤维内部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加,自由氢键数减少,游离的—NH_2含量却增加,纤维比浓对数黏度和强度降低,说明纤维的拉伸强度是由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分子链段的长度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By mapping the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SAXS) from a looped poly-(para-phenylene terephtalamide) (aramid, PPTA) filament using a synchrotron X-ray microbeam,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xially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ain on internal fibrillar structures. Unique observations of oscillations in the highly anisotropic SAXS patterns indicate a regular internal structure. Upon increase of the applied compressive stra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oscillation frequency is observed in the scattering pattern. With an increase in imposed tensile strain an increase in oscillation frequency in the scattering pattern is observed. One model capable of describing the intensity is a model of stacked cylinders. These cylinders could be part of the fibrillar structure present in the PPTA fibres, which consist of cylinder- to tape-like objects, the presence of which is supported by SEM images. One hypothetical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presented here for the appearance of a regular internal structure is the occurrence of fibrillar separation in regions undergoing axially compressive strain, and the appearance of strain relief/slip planes between packs of fibrils in regions undergoing tensile strain. Compaction of these packs upon increase of tensile strain could increase the repetition distance in the structure as multiple packs combine to form a single pack.  相似文献   
9.
摘要:介绍了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氯化锂(LiCl)-吡啶(Py)溶剂体系中使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树脂的工艺。结果表明:单体的浓度为0.26—0.28mol/L,n(TPC):n(PPD)在1.024—1.030。复合溶剂(DMAC~NMP)中NMP体积分数为6%,LiCl用量(占总溶剂的质量分数)为2.6%-2.8%,吡啶(Py)用量(占总溶剂的质量分数)为6.20%-6.68%时可获得聚合物比浓对数粘度ηinh为4.7—4.9的PPTA树脂。相对于传统工艺,该工艺增加了反应速率,降低了对溶剂纯度的要求,有利于制取更高分子质量的PPTA树脂。  相似文献   
10.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和X光衍射方法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微观结构,并与其纤维(Kevlar,芳纶-Ⅲ)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PTA由非晶区域和结晶完整的区域所组成;树脂和纤维具有相同的结晶结构,其晶粒尺寸和Bragg面间距基本一致;纤维结晶度的增加是由于在纺丝过程中结晶区域的扩大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