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289篇
化学工业   217篇
金属工艺   33篇
机械仪表   28篇
建筑科学   75篇
矿业工程   49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58篇
水利工程   17篇
石油天然气   1518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ell surface and secreted proteins provide essential functions for multicellular life. They enter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lumen co-translationally, where they mature and fold into their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The ER is populated with a host of molecular chaperones, associated co-factors, and enzymes that assist and stabilize folded states. Together, they ensure that nascent proteins mature properly or, if this process fails, target them for degradation. BiP, the ER HSP70 chaperone, interacts with unfolded client proteins in a nucleotide-dependent manner, which is tightly regulated by eight DnaJ-type proteins and two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s (NEFs), SIL1 and GRP170. Loss of SIL1′s function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arinesco-Sjögren syndrome (MS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multisystem disorde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models has provided insights into SIL1′s functions and MSS-associated pathologie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in-depth update on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SIL1′s NEF activity and its role in maintaining ER homeostasis and normal physiology. A 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the loss of SIL1 may allow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to treat MSS.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大都基于设计井眼轨迹或经验公式,因此设计的抽油杆柱与井眼的匹配性并没有达到最优,结果可能影响了抽油杆柱的受力特性和寿命。概述了目前现有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即考虑到在三维空间中井下粘滞阻力及动载的影响,利用微单元分析方法计算出轴向载荷与轴向应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杆柱组合设计,并给出了设计流程。以江苏油田永21-3井为例,对几种设计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油田目前采用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包含了人为经验因素,并不是最优的杆柱设计结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宁会生 《石油仪器》2006,20(5):12-13
新一代深度张力面板不仅具有基本的深度、张力采集、处理、显示功能,同时还具有多种报警及通讯功能.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液晶显示屏和触摸屏,使得信息的显示更加丰富、直观和醒目.同时,触摸屏的采用,省去了传统的按钮、开关及键盘操作模式,使操作更加方便简洁、自然.该面板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配备于测井、录井地面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洼60-H26水平井套铣打捞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洼60-H26井是一口中曲率水平井,设计井深1 922 m,由于地面条件的限制,设计采用三维井眼轨道。该井水平段在钻至井深1 801 m时,发生卡钻事故。在卡钻事故处理过程中,采用测卡、爆炸松扣技术取出上部钻具后,应用了不同规格的套铣管对被卡钻具进行套铣,采用间歇式套铣方式实现了大斜度井段(45°-90°)的安全套铣,采用短套铣管完成了时水平井段内φ215.0 mm稳定器的套铣,采用φ228.6 mm套铣管成功套铣水平井段被卡LWD仪器,最后通过震击器震击成功解卡。详细介绍了洼60-H26水平井卡钻事故的处理过程,分析了在水平段处理卡钻事故的难点。该井处理卡钻事故的经验,对以后水平井施工中处理井下事故、打捞贵重仪器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较系统地分析了三种常用面积井网系统的注水特点。指明了五点井网系统是面积井网中最强化的一种注水方式,适用于低渗透与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6.
涡轮钻具在高陡构造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涡轮钻具在秋参1井的应用情况,详细叙述了涡轮钻具在山前高陡构造快速钻进及防斜打直方面的优点,与常规钻井相比,机械钻速明显提高,钻井周期明显缩短,钻井成本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ԭ����φ118mm�����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一项钻井新技术,小眼井钻井可大幅度降低钻井成本,正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各油气田的重视。小眼井钻井技术在中原油田主要用于φ139.7mm套管开窗侧钻井裸眼段的钻进,根据中原油田20余口φ139.7mm套管开窗侧钻井的钻井实践,探讨了中原油田φ118mm井眼钻 井的若干技术问题,其中包括钻头选择、钻井参数的优选、钻具组合和轨迹控制、固井技术及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处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在宝302井欠平衡井段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可循环泡沫钻井液的配方,性能及在宝302井欠平衡井段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体系悬浮和携岩能力强,抗高温,抗污染效果好,能够满足宝南区块深井欠平衡压力钻井的需要,且保护油气层效果好,同时,这也是国内首次将可循环泡沫钻井液成功应用于井泥岩及煤层井,拓宽了泡沫钻井液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温高密度W/O乳化钻井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断块油气田》2002,9(6):64-66
研制了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基本配方,评价了其抑制性,热稳定性,以及抗水侵污能力,抗钻屑侵污能力,抗水泥侵污能力。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很好地稳定井壁,保护油气层。  相似文献   
10.
下T6-361井多井防碰绕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T6—361井是一口双靶定向井,由于受地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必须穿越9口井,其中最近的4口井防碰距仅为13—32m,钻井施工难度大,是一口较典型的多井防碰绕障定向井。在优化井身剖面设计、优选钻具组合、采用导向钻井技术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钻进措施,顺利钻至设计井深。对该井的地质工程设计、井眼轨迹控制及防碰绕障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对同类型井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