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9篇
电工技术   122篇
综合类   94篇
化学工业   96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91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32篇
轻工业   51篇
水利工程   44篇
石油天然气   32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20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presents a comparison of the efficiency of a bioscrubber and a biotrickling filter (BTF) for the removal of ethyl acetate (EA) vapour from a waste gas stream, 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maximum EA elimination capacity achieved in the bioscrubber was 550 g m?3 h?1 with removal efficiency higher than 96%. For higher EA loadings the bioscrubber was oxygen limited, which caused incomplete EA biodegradation. When pure oxygen was fed to the bioscrubber at a rate of 0.02 L min?1, the bioscrubber recovered and could treat higher EA loadings without any oxygen limitation. The BTF achieved EA elimination capacity of 600 g m?3 h?1 with removal efficiency higher than 97% and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remained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in the bioscrubber. However, severe channelling and blockage of the spray nozzle occurred due to the excessive biomass growth. Overall, the bioscrubber system was easier to operate and control than the BTF, while an enhancement of the oxygen mass transfer in the bioscrubber could potentially increase its performance by up to three times. Copyright © 2005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presents a robustness analysis of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step tracking problem in a one-degree of freedom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the discrete-time multivariable (MIMO) case.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ing closed loop becomes arbitrarily fragile, i.e. the sensitivity peak becomes arbitrarily large, for certain reference directions. The cause of this problem is that the optimal controller depends on the reference direction. The paper shows that this dependence can be eliminated with an alternative formulation of the optimal problem where the cost is averaged over all reference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3.
Nutrient availability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regulating production of benthic algae in oligotrophic rivers; yet,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do not have as wide an application as similar models derived for lentic system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rive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benthic algal abundance and to identify commonalities with other studie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constraints on algae in oligotrophic rivers. Surveys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ttributes of oligotrophic mountain rivers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for 2 years confirmed that small amounts of 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0.1–5.6 µg/L total phosphorus (TP)) resulted in 4‐ to 30‐fold increases in abundance of benthic algae and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BMIs). Algal accrual along a gradient in nutrient availability was not masked by grazing pressure bu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bundance of scrapers. Epilithic abundance was highest downstream of anthropogenic nutrient sources in autumn. We concluded that benthic algal abundance in these mountain rivers was weakly correlated with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f light was not limiting but ultimately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and river discharge. Therefore, we recommend more direct measures of nutrient limitation be used to predict changes in ecological integrity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esource gradient.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
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受强底水、油柱高度低、地层原油黏度大、隔夹层分布复杂等因素影响,导致单井开发效果差异大。为解决目前常规方法所存在的多因素数据分析量大、应用局限性大等缺点,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算法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可采储量预测新方法,通过数模机理模型分析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针对底水油藏静动态资料,充分挖掘隐含其中的有效信息,在完成基础数据集建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底水油藏可采储量预测模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的影响因素和技术参数界限的定量分析,可采储量预测最大误差低于8%,拟合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应用于底水油藏水平井生产动态、开发界限、井位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研究的局限性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智能的研究无疑意义巨大,但也确实困难重重,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认识论、方法论、基础理论、计算模型以及实现技术等方面深入地讨论了人工智能研究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局限性,对人们全面认识人工智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静态下儿茶素在自制的聚丙烯基阴离子交换纤维上的扩散机理。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儿茶素的吸附主要以扩散而不是以交换为主控步骤.在反应的初期.以液膜扩散为主,反应3min后.以孔隙扩散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打印输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图像复制领域的主流技术。打印机特征化旨在建立打印机输入控制值与输出色彩信息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打印输出图像各像素色彩值的准确性。基于可见光谱的打印机特性化过程,以图像光谱信息作为打印机特性化过程中的色彩控制依据,可避免基于色度的打印输出过程所固有的同色异谱问题,实现图像色彩复制领域最高级别的无条件颜色匹配。在广泛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回顾了打印机光谱特性化方法各部分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介绍了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研究现状,对打印机光谱特性化方法流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方法 以Yule-Nielsen修正的光谱Neugebauer模型(YNSN模型)为典型代表,从打印机墨量限制方法、正向光谱预测模型、反向光谱分色模型以及色彩匹配评价度量4个方面,对目前基于可见光谱的打印机特性化方法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结合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 综合近几年该领域研究发展情况,认为目前打印机光谱特性化方法研究在墨量限制算法合理性、正反向建模精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然而,尽管已有20多年的广泛研究,鉴于光谱数据的高维性以及具体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导致准确而高效的实现光谱打印机特性化仍然是一个极具难度的问题,特别在建模效率提高、模型适用性增强、模型物理意义提升以及评价度量综合性能优化等方面,目前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研究发展空间。结论 打印机光谱特性化是实现图像色彩信息高保真打印复制的必要手段,其今后将继续在图像复制领域起到非常关键作用。然而,由于基于光谱的打印机特性化过程涉及光谱学及色度学理论、半色调呈色理论、最优化计算理论、人眼视觉机理、数字加网技术等多种理论与技术,故其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性。本文对打印机光谱特性化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与分析,意在使国内同行对该领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关注。由于篇幅所限,许多问题未及深究。  相似文献   
8.
借鉴乔姆斯基的语言观,首先重点分析了礼貌原则在观察充分性、描写充分性、解释充分性、语言生成的合理性四个方面的局限性,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礼貌原则的策略即国际合作、引入制约条件和引入听者模式,并对礼貌原则的发展可能性进行了预测,以期促进对礼貌原则的深刻理解和有效使用,最终达到和谐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草案第十六条对竞业限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商业秘密保护的范围、竞业限制的领域、经济补偿、以及该条款的执行力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生态与环境制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固政  李红清 《人民长江》2011,42(2):98-102
从全球意义、国家意义、流域意义及区域意义的角度,研究了长江流域内分布与存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等重要生态与环境敏感区;从长江流域分布的珍稀动植物栖息地、重要和特有鱼类的洄游通道、重要珍稀陆生动物的迁徙通道等生态敏感区域等,辨识了长江流域重要陆生生境和水生生境以及重要陆生和水生生态敏感区。在辨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区、重要陆生生境和水生生境以及重要陆生和水生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结合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规划,研究了长江流域不同区域、不同河流存在的生态与环境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