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26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70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Protoplasts of the pathogenic plant fungus,Sclerotinia sclerotiorum,were transformed using the pPGF plasmid,which contain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under the control of Aspergillus nidulans regulatory sequences. The pPGF plasmid was introduced by PEG/CaCl2 treatment. Positive transformants were harvested with hygromycin B (HYG) resistance as selective marker,and then were observed with green fluorescence phenomena in response to blue light,which suggested that GFP gene was cloned into genome DNA of S. sclerotiorum. The transformants were verified mitotically stable by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and passage culturing. This study is developed as an initial step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infection mechanisms of S. sclerotiorum to plants and interactions with bio-control fungus.  相似文献   
3.
应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普那霉素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ND-23的孢子和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获得高产突变菌株,其中高产突变株SP-S73的产量达到356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在上述增产突变株中选取4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亲本,对它们进行了4轮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G-211的普那霉素产量为832 mg/L,比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提高了134%,比原始出发菌株ND-23(272 mg/L)提高了206%.通过研究高产菌株和出发菌株ND-23在5 L罐上的发酵过程,发现普那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属于非生长耦合型;其高产菌株G-211在合成产物的时期对还原糖和氨基氮的消耗量均大于原始菌株ND-23,这些结果将为高产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放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2013,(01):160-163
以菌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DJ05及产香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 YS03为融合亲本X和Y,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适合梨酒酿造的酵母工程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EMS诱变亲本菌株Y,得到了一株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亲本菌株X和Y采用蜗牛酶液在35℃下处理100min,得到菌株X、Y的原生质体融合率分别为93.6%、94.2%,再生率分别为27.8%、31.6%。以加热的方式灭活亲本菌株X,灭活时间为14min。在以PEG为促融剂的条件下对两株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经过优选得到融合子DJ02,其产酒精率、产香率等指标最优,分别达到了9.87%、0.37g/L。   相似文献   
5.
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ε-聚赖氨酸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安全的天然防腐剂,分别由乳酸链球菌和白色链霉菌产生。这两种生物防腐剂的抑菌效果不同,存在互补性。为了获得具有更广谱抑菌作用的优良性状的菌株,探索远缘细胞融合的可行性,以自主分离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白色链霉菌YB12和Nisin产生菌NZ9700作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两个菌株进行门间的细胞融合;通过抗药性筛选、形态学观察、SRAP-PCR分子鉴定,成功获得两株稳定遗传的融合菌株。同时对融合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更具优良应用特性的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和Streptomyces albulus1-25为亲株选育优良菌株,研究了L.paracasei HD1-7和S.albulus1-25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通过表型、抑菌谱、抗药性和总DNA含量比较等手段筛选鉴定融合子,最终选育出3株以L.paracasei HD1-7为受体、获得来自S.albulus1-25的抑酵母菌基因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7.
米曲霉菌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马贵民 《食品工程》2011,(4):10-12,16
介绍了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及基因工程技术在米曲霉茵种选育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直接转化淀粉生产燃料酒精的新型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K氏酵母、糖化酵母为亲本,采用单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属间融合,构建可直接转化淀粉产酒精的菌株。结果表明,取培养6~8 h的单倍体,在30℃下,用2.0%的蜗牛酶酶解1 h,均可获得高于92%的形成率及6.5%的再生率,制备好的原生质体经紫外线灭活糖化酵母后融合频率为7.3×10-6;最终获得一株性状稳定、酒精转化率高的融合子,在含5.0%的可溶性淀粉发酵液中,酒度可达7.0%(v/v)。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的原生质体进行制备及再生,且对分离后的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交配型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YM液态培养制备原生质体效果较好,再生率及回收率分别为0.15%~9.00%、60%~80%;共获得182株再生菌株,其中,MAT1-1-1交配型菌株占34.62%,MAT1-2-1交配型菌株占24.73%,双交配型(MAT1-2-1/MAT1-2-1)菌株占36.26%。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原生质体化过程及诱变处理,六妹羊肚菌的单交配型原生质体“同核体”的“二代”再生菌株交配型没有改变,与亲本菌株交配型一致,而双交配型原生质体的再生菌株中又发生了两种交配型分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黑曲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黑曲霉原生质体的生物学特性、释放过程、再生过程以及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体的预处理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黑曲霉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概述了黑曲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筛选的优良菌株在食品行业-酶制剂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