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65篇
金属工艺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氨法处理硫酸装置尾气生产亚铵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用氨法处理硫酸装置尾气生产亚硫酸铵的工艺流程、控制指标、主要设备和生产运行情况。实践表明,氨法SO2吸收率高,可实现装置尾气达标排放,但也存在产品品位较低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厂硫酸生产共有三套装置,总能力为200kt/a。第一套装置为50年代初苏联设计的40kt/a硫铁矿制酸装置,于1958年投产,采用一转一吸工艺。第二套装置于1971年投产,为80kt/a的一转一吸硫铁矿制酸装置。第三套装置于1977年投产,为80kt/a的一转一吸硫磺制酸装置。硫磺制酸装置采用两级氨法回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两套矿制酸的尾气回收,原用泡沫塔加一级复喷复挡的两级氨法回收装置。由于装置本身  相似文献   
3.
我厂硫酸装置规模为 5 0kt/a,采用一转一吸流程 ,尾气用氨法处理 ,生产亚硫酸铵。 2 0 0 1年 ,亚硫酸铵产品俏销 ,价位回升 ,要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亚硫酸铵产量势在必行。为此 ,我们在强化生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尾气吸收我厂采用二段氨法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生产亚硫酸铵 ,其尾吸岗位工艺流程见图 1。图 1 尾吸岗位工艺流程  要提高亚铵的产量 ,首先应对吸收过程进行强化 ,以提高亚硫酸氢铵半成品的产量。所以 ,结合生产实际 ,我们对吸收系统操作做了如下调整。a  对吸收液组分进行调整 ,…  相似文献   
4.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碳钢在亚硫酸铵法制浆蒸煮过程中的腐蚀行为.结果发现,在蒸煮前期温度较低时,碳钢表面呈活化状态;在蒸煮后期温度较高时,碳钢表面呈自钝化状态.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对亚铵法蒸球不能应用外加电流阳极保护法.失重试验证实了电化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周宇 《化工时刊》2012,26(8):4-7
采用搅拌反应器,通过改变初始亚硫酸铵浓度、pH值、空气流量、温度以及硫酸铵浓度、不加催化剂,对氨法烟气脱硫产物亚硫酸铵氧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铵浓度为0.15 mol/L、温度为35~60℃的溶液中、氧化空气流量为150~400 L/h时,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随着pH值增加而下降,随着温度和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硫酸铵浓度增大时,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下降;在pH值为5.5时反应的活化能为31.88 kJ/mol。  相似文献   
6.
针对氨法脱硫系统中副产硫酸铵晶体细小的问题,建立了硫酸铵蒸发结晶实验装置,考察了温度、搅拌速率、p H以及亚硫酸铵、硝酸铵、尿素等杂质对硫酸铵晶体粒径和晶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结晶条件为:温度80℃、搅拌速率250 r/min、p H=3,亚硫酸铵对硫酸铵晶体粒径和晶形的影响十分显著,硝酸铵含量2%时对硫酸铵结晶的影响较小,添加2%的尿素会导致硫铵晶体呈棒状或针状。  相似文献   
7.
稻草亚铵法优化蒸煮工艺条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以尿素为缓冲剂的稻草亚硫酸铵法制浆工艺 ,系统讨论了药液用量 ,蒸煮最高温度 ,保温时间对蒸煮效果的影响 ,继而确定了该蒸煮实验的最优化工艺条件和蒸煮曲线  相似文献   
8.
魏月琴  肖文德 《化学世界》2007,48(9):534-537,556
亚硫酸铵直接氧化是实现新型氨法脱硫技术工业化的关键问题。采用搅拌反应器在硫酸铵浓度为3.70 mol/L、温度为45℃的溶液中,以硫酸钴为催化剂,对低浓度亚硫酸铵氧化气液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亚硫酸铵浓度、气相氧气分压和催化剂浓度范围分别为0.001~0.05 mol/L、0.02~0.1 MPa和10-6~10-4mol/L。实验结果表明,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亚硫酸铵浓度增加,可能存在催化剂临界浓度。当催化剂浓度大于临界点,氧化速率不再变化。反应分别对亚硫酸铵和气相氧气分压呈二级和一级。溶液pH=6时反应活化能是32.69kJ/mol。氧化速率最大时的溶液pH值随亚硫酸铵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验为新型氨法脱硫技术工业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周志明  陈枝 《广东化工》2007,34(11):5-8
利用鼓泡反应装置,对亚硫酸铵氧化过程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pH、亚硫酸铵浓度、空气流量及温度,研究了亚硫酸铵的氧化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流量低于380 L/h时,反应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加;pH为5.5左右时,氧化速度最快;高浓度(≥3 mol/L)的亚硫酸铵不能被迅速完全地直接氧化成硫酸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电化学和失重法正交筛选实验,得出(NH_4)_3PO_4为亚铵法制浆过程蒸球的有效缓蚀剂,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磷酸铵为一种阳极钝化型缓蚀剂,它在亚铵蒸煮过程中的缓蚀率可达88.1%,能使体系的腐蚀率下降到0.1mm/Y。在蒸煮液中有Ca~(2+)、Mg~(2+)、Fe~(2+)等二价阳离子存在的条件下,磷酸根离子与其形成难溶性沉淀物,抑制了碳钢表面的阳极溶解反应,减缓了蒸球的腐蚀。本文还利用现代表面分析手段对加入磷酸铵后碳钢表面形成的保护膜进行了分析测定,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温度、pH值对加入(NH_4)_3PO_4缓蚀剂前后腐蚀电流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纸浆物检性能的测定,证明(NH_4)_3PO_4缓蚀剂的加入对纸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