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8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虑层间干扰研究多层合采油藏各层水驱采收率变化规律,对制定油田开发调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BuckleyLeverett水驱理论和Welge水驱方程,推导了考虑层间渗流阻力干扰的多层合采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各层渗流阻力差异体现层间干扰程度即注入端各层吸水量系数值,针对各层的注入量采用水驱油理论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水驱采收率计算式,循环迭代计算各小层的渗流阻力、吸水量和水驱指标(含水饱和度、含水率、水驱波及系数及采收率),可以预测各小层水驱采收率与累积注入量关系。该方法应用于渤海QHD油田高含水期开发调整,首次在海上采取大规模水平井联合定向井分层系开发模式,通过实施开发调整,各主力层采油速度由0.5%~0.8%提高至1.9%~2.2%,采收率由10.4%~22.4%提高至26.5%~37.9%,极大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真实反映多层合采油藏水驱过程中高、中、低渗层(低、中、高黏层)之间的干扰程度及其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港西开发区西5X-3断块规模小,断层多且较为发育,井距较大,注采井网欠完善,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开发效果欠佳的状况,通过储集层沉积微相研究、低电阻率油层评价、合理井距研究及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评价,量化了剩余油分布的潜力,在此基础上采取优化开发层系,合理调整井网、井距等技术对策,改善了开发效果。该断块油藏的开发实践表明,结合沉积微相开展储集层研究是进行剩余油挖潜的有效途径,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重建注采井网结构,能保持断块油藏平稳高效开发。同时,低电阻率油层潜力较大,是油藏开发后期挖潜的主要对象,而高含水期的厚油层,特别是点坝砂层的中上部仍有一定的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致密砂岩油气成藏要素分析,认为该区构造平缓,油源充足,砂体发育,储层致密,裂缝发育,源储紧密接触,油层“水锁效应”明显,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油气藏的有利条件.通过储层再认识及油气层“四性”关系重新研究,认为该区孔隙度大于2.4%,渗透率大于0.2×10^-3 μm2的致密砂岩油层增储潜力为3 322×10^4 t,勘探开发潜力较大.综合考虑地质特点、油气层分布及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工艺水平,该区致密砂岩油气层可分为7套开发组合层系.针对该区主力开发组合层系进行储层精细研究及目标评价,优选有利区部署水平井,实施多级分段压裂,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MM油藏的构造特征、开发建设原则、开发层系的确定、油井综合配产原则、开发方式评价和井网系统设计的研究,开展了对MM油藏工程优化设计,且已通过现场实施初见成效,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沙26块进入立体开发阶段,共同生产E1f1和E1f2油。通过一系列调整,区块储量动用程度得以提高,注水开发取得成效,但由于受沉积微向等因素影响,开发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可进一步调整区块开发层系,提高区块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七八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历经三十多年注水开发,注水井井况变差,分注率降低,年含水上升率达3.0%,绝对递减率10%.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开展精细油藏描述,重塑地下认识,指导注采系统调控;开展注水专项治理,完善注采井网、全面细分开发层系,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并以合理开采技术界限研究成果为指导,精细注水调控;结合深部调驱、变强度注水,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截止2012年减缓递减增油量8.1×104t;综合含水由81.0%降至目前的79.4%,采收率由44.2%提高至50.6%,成为国内第一个采收率突破50%的整装砾岩油藏.  相似文献   
8.
在对地质特征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开发动态资料对新沟油田新一区开发规律、开发效果进行详细综合分析及评价,找出了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研究了新一区合理的开发层系、开发井网、生产压差及油井产能等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为区块综合调整和合理生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神泉复式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成效与挖潜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个新的含油断块,而且发现了第三系中、上两个新油藏。使油田的储量规模逐年增加,产能由最初的1×104t扩大到11×104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此类油气田的油气聚集特点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和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技术思路、政策与运作方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截至3月25日,长庆油气工艺研究院针对致密碳酸盐岩开展的深度酸压工艺研究与试验,在苏南、苏东等勘探开发重点区块的21口井进行先导试验,成功率100%;完试求产18口井,日均无阻流量36.7万平方米,较邻近对比井增产60%以上。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丰富,对气田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下古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层系进一步拓宽,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