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75篇
综合类   66篇
化学工业   6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5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2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石油钻探技术》2006,34(4):54-54
长岭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南部,为松辽盆地规模最大的断陷,面积超过7000km^2,盆地基底最大埋深超过8km。该断陷属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断陷区的二级构造单元,晚侏罗纪~白垩纪长期发育,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特点,发育了中浅层和深层两套含油气组合,中浅层含油气组合以油为主,深层含油气组合以气为主(登娄库组及以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松辽盆地北部杨大城子地层水中微量金属元素组成,研究了地层水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杨大城子地层水中各种元素总的含量特征是Fe>Sr>Zn>Mn>Cu>Ni>Cr。Ni/Cu和Mn/Fe的比值,因地区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平面上地层水中金属元素含量与储层的含油气性有关,含油气区地层水中金属元素含量高,接近含油气区次之,远离含油气区最低。  相似文献   
4.
在常规地震剖面或水平切片上,根据火山岩的一般性地震特征很难发现的火山岩体,隐蔽性较强。火山岩储层是深层天然气勘探中最主要的储层之一,为此,探讨了结合多种地震属性切片(如地震体、相干体的层间匀变切片)的形成与分析技术,以及分频体、相位切片及其与沿层相干切片叠置显示的分析技术,综合预测了松北FLN地区深层营城组较隐蔽的火山岩储集体。预测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主要分布于断陷两侧基底大断裂带与基岩凸起附近,且大多可成为有利的岩性气藏圈闭体,预测火山岩的分布格局符合该区宏观的地质认识,经后验探井检验,预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关于松辽盆地内部地体碰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震资料中特殊现象的解释提出了松辽盆地内部东西地体碰撞的看法,合理地解释了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并且认为地体碰撞带可能是无机生油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源岩条件、排烃动力条件、油源断裂、储层、圈闭等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安达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规律.研究表明:(1)成熟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是安达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的首要控制因素,控制了油气藏的范围及规模;(2)对于泉四段而言,在成熟烃源岩内青一段的超压发育程度是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3)对于青山口组而言,油源断裂是基础,青二+三段储层的发育程度是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4)安达凹陷整体相对较低的成熟度(大部分地区R0<0.9%)及相对较薄的烃源岩(大部分地区烃源岩的厚度小于80 m)造成的生烃潜力不足可能制约了姚家组的成藏.  相似文献   
7.
德惠断陷下白垩统登娄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储层物性差,勘探风险大.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黏土X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分析储层基本特征、储层成岩作用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德惠断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孔、次生孔和混合孔,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较差;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纵向上发育2个次生孔隙带,主要形成于中成岩期,次生孔隙带的形成与有机质生烃排酸和断裂有关.研究结果为德惠断陷下白垩统进一步油田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对其他地区类似储层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量钻井、分析测试、模拟实验,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古龙页岩)的生烃演化、页岩油赋存状态、孔缝演化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大量试油试采资料,开展古龙页岩油富集层评价、生产特征与产量递减规律分析。研究表明:(1)古龙页岩在Ro值为1.0%~1.2%时进入大量排烃期,最大排烃效率为49.5%;中低演化阶段,页岩油的主要赋存空间从干酪根向岩石与有机孔缝转移;中高演化阶段,页岩油由吸附态向游离态转化。(2)孔隙类型主要为黏土矿物晶间孔缝、溶蚀孔和有机孔,黏土矿物转化过程中在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间形成大量晶间孔缝,有机质裂解作用形成网状孔缝。(3)游离烃含量、可动孔隙度、总孔隙度、脆性矿物含量是页岩油富集层分类评价的核心指标参数,Ⅰ类层标准为S1≥6.0 mg/g,可动孔隙度大于等于3.5%,总孔隙度大于等于8.0%,脆性矿物含量大于等于50%,综合认为Q2—Q3、Q8—Q9油层最优。(4)轻质油带核心区水平井首年累产高,属于双曲递减模式,递减指数一般为0.85~0.95,首年递减率为14.5%~26.5%,单井预测可采储量(EUR...  相似文献   
9.
基于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勘探开发新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成藏聚集动力、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具备全油气系统形成条件,油气资源充足、储集层类型多样、输导体系发育,形成以白垩系青山口组烃源岩为中心的全油气系统。(2)全油气系统内不同类型油气资源在沉积体系、岩性组合及物性变化等方面存在关联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常规油藏-致密油-页岩油有序共生的空间分布特征。(3)纵向上,源上常规油、源内页岩油/致密油、源下致密油有序共生;平面上,自盆地边缘向凹陷中心有序发育常规油-致密油-夹层型页岩油-页岩型页岩油。(4)构建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全油气系统源上常规油浮力充注成藏、源内页岩油滞留聚集、源下致密油源储压差充注聚集3类成藏聚集模式。提出的松辽盆地北部全油气系统新认识,为松辽盆地油气资源的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新思路,将有助于松辽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和新层系新领域快速获得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布在营城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丰度达到优质生油岩级别;原油具有轻质、高凝固点和高蜡的特征,与营城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储集层包括登娄库组砂岩和营城组砂砾岩两套;直接盖层为登四段泥岩。石油于姚家组—嫩江组沉积期生成,分别于嫩江组沉积期和古近纪—新近纪聚集成藏。圈闭经历了营城组沉积末期、泉头组沉积末期和嫩江组沉积末期3期演化,形成构造和构造-岩性两类油藏。稳定的构造背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近距离运移、晚期充注为油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