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37篇
  免费   4328篇
  国内免费   3842篇
电工技术   6197篇
综合类   5719篇
化学工业   6370篇
金属工艺   2514篇
机械仪表   3575篇
建筑科学   8156篇
矿业工程   2649篇
能源动力   1434篇
轻工业   4239篇
水利工程   1894篇
石油天然气   1881篇
武器工业   842篇
无线电   104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29篇
冶金工业   2842篇
原子能技术   1664篇
自动化技术   4753篇
  2024年   456篇
  2023年   1534篇
  2022年   1947篇
  2021年   1993篇
  2020年   1542篇
  2019年   1909篇
  2018年   999篇
  2017年   1418篇
  2016年   1650篇
  2015年   2094篇
  2014年   3663篇
  2013年   3073篇
  2012年   3638篇
  2011年   3829篇
  2010年   3400篇
  2009年   3723篇
  2008年   4398篇
  2007年   3774篇
  2006年   3409篇
  2005年   3278篇
  2004年   2755篇
  2003年   2456篇
  2002年   1899篇
  2001年   1755篇
  2000年   1432篇
  1999年   1179篇
  1998年   1034篇
  1997年   1086篇
  1996年   944篇
  1995年   848篇
  1994年   708篇
  1993年   546篇
  1992年   518篇
  1991年   517篇
  1990年   481篇
  1989年   497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以福特制为主线,探索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对社会生产力的改革,梳理工业革命下美国大规模生产的时代进程,从多个角度剖析福特制生产管理模式的历史意义.福特制生产管理模式产生的联动效应改变了世界,是整个人类科学技术史上的福音,并引导着人类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而也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带动其他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表不透气的覆盖层使土体表面蒸发受阻,引起水分在覆盖层下集聚,导致覆盖层下土体含水率升高的现象被称为“锅盖效应”。““锅盖效应””会引起一系列的工程病害。目前在计算“锅盖效应”水汽迁移量时,大多采用多场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繁琐不便于使用。根据工程实际条件,推导并得到了可以预测不同埋深位置土体温度的计算式;基于Fick定律,推导得出能反映气态水迁移量的计算式;进而提出一种简单的“锅盖效应”水汽迁移量计算方法。对该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现场试验的实测值对比显示,变化趋势较为接近;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出土体不同埋深位置含水率变化趋势,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
4.
5.
PWR堆芯燃料组件非线性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描述燃料组件的非线性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燃料组件横向梁模型,并引入迟滞模型,用于模拟燃料组件横向变形时的非线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梁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获得组件的弯曲变形和受力,有助于开展燃料组件事故分析。   相似文献   
6.
7.
《工业设计》2015,(2):28-29
当3D还在路上.很多人还对其持观望态度,尽管业内异常热闹.有种欲改变制造业模式的态势,但进入生活应用似乎还需要一些时间。而科技的新技术发展总是以超乎我们预见的速度发展,正如智能穿戴在一夜之间从科幻片中走出并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中,4D打印也是如此,在我们还没有预见的时候一夜之间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9.
10.
本研究检测了直接和间接两种修正性反馈与国内高职理科学生写作水平的关系。本实验持续五周,将150名学习者分为直接反馈组、间接反馈组及控制组,共安排了一次预先测试,,一次即时后测和一次延时后测,并分别对各组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组进步显著,且直接反馈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