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2C6+离子辐照诱发人类肝L02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晶  李强  金晓东 《核技术》2008,31(3):188-192
本文研究12C6 离子辐照人类肝细胞系L02细胞诱发hprt基因突变与剂量的效应关系,为正确评价重离子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辐射风险及危害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分别用12C6 离子束(LET为30 keV/μm)和X射线(LET为0.2 keV/μm)对L02细胞进行0~6Gy照射后,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分数,另外在含有6-TG的培养基中克隆、筛选hprt突变细胞株,测定突变频率.结果表明:12C6 离子辐照后L02细胞的存活分数明显小于X射线照后.两种射线照射后,每106个存活细胞中突变克隆的个数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增大,受照细胞的突变频率也都在1Gy处最大.但相对于X射线,人类肝细胞系L02细胞对高LET重离子辐射更敏感,而且12C6 离子束诱发更多的存活细胞hprt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王杰 《世界农药》2011,33(4):44-46
从生态调控和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较低剂量农药的应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这也致使农药新型抗性的发展。数十年之前,害虫对某种农药的抗药性大多数是由主效基因突变产生是单基因抗药性,属于主效基因编码的靶标位点抗性,而该位点处的受体酶将发生变异,不再与药剂进行特异性结合。早期主要使用较高的推荐剂量的农药防治抗性  相似文献   
3.
γ射线与NaN3复合处理对烟草几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高效利用γ射线与NaN3开展烟草饱和突变体库构建和诱变育种工作,研究了2种诱变剂复合处理对烟草几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及其复合处理的适宜剂量和浓度组合.试验发现γ射线、NaN3和品种×γ射线对M1代各性状和M2代突变频率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总的来说,γ射线对M1代各性状的诱变效应都大于NaN3;M1代各性状的损伤效应都随γ射线和NaN3复合处理剂量(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且复合处理都大于单一处理;复合处理较单一处理可以提高M2代的突变频率;建议烟草γ射线和NaN3复合处理诱变育种的适宜剂量(浓度)组合为300 Gy 3 m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全光通信网络非线性突变频率干扰问题进行分析时,主要依托于估计信道协方差直接展开干扰检测,并未展开网络通信信号变换处理,使得检测结果的F1-score值较低,为此提出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的全光通信网络非线性突变频率干扰检测算法。【方法】结合数据包抓包和镜像两种方式采集全光通信网络流量数据,并进行清理、转换和规约处理。依托于时域有限差分工作原理,在时域和频域空间内描述信号的时宽和带宽,应用导数与傅里叶变换算法对实时采集信号进行处理,利用变换后的信号分析非线性突变频率干扰情况,再针对变换后的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在时间-频率联合特征分析方法辅助下,提取干扰信号的时域、频域特征,依托于反向传播算法和最小化损失函数,简化非线性突变频率干扰检测过程,采用特征距离函数替换网络损失函数,并将其输入基于孪生网络的干扰识别模型中,得出非线性突变频率干扰检测结果。【结果】在不同噪声条件下,所提算法非线性突变频率干扰检测结果的F1-score值保持在0.95以上,检测时间低于40ms。【结论】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新型检测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当前通信网络的干扰情况,保证通信网络正常运行,更好地满足了全...  相似文献   
5.
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法检测,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诱发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MFs),并研究其剂量效应关系,抽取正常成年人静脉血,分成5组,分别用0.0-4.0Gy的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全血培养后用BrdU法检测淋巴细胞HPRT基因MFs。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Fs随外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且剂量效应关系符合线性平方模型,研究证明了BrdU法是一种快速、简便、较敏感的检测外照射诱发HPRT基因突变的方法,HPRT基因辐射突变可作为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γ射线和苯并芘对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探索一种用于鉴别诊断γ射线和苯并芘引起的细胞损伤的早期检测敏感指标,采集了3名健康人血液,每人16 mL,分为16组,其中,10个组分别进行60Co γ射线照射(0~5 Gy),另外6个组分别进行苯并芘染毒(0~10 μg/mL),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方法分析γ射线和苯并芘对细胞HPRT基因突变位点频率的变化情况,从而筛选γ射线和苯并芘对细胞损伤的HPRT差异突变位点。结果表明,0~5 Gy剂量范围内,HPRT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5突变频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上调,通过拟合建立了突变频率与照射剂量间的剂量-效应直线方程,外显子2:y=0.360 3+0.110 68x,R2=0.99,p<0.01,外显子5:y=0.429 8+0.082 3x,R2=0.93,p<0.01;而0~10 μg/mL苯并芘染毒后,HPRT基因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5突变频率随染毒浓度增加没有发生明显改变。γ射线所引起的外显子5突变频率与苯并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PRT基因外显子5有望成为一种γ射线和苯并芘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