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科高职<物理>绪论课的教学,在有关物理学的学习目的上,要突破物理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物理学与工科的关系这两个重点或难点;在有关高职物理教学体系的讲解中,应强调高职物理学课程与初中<物理>内容的区别、联系及其衔接;而在介绍高职<物理>的学习方法时,则应在克服目前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多用力.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依据。认真地钻研教材,科学地运用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对教材处理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作者就如何处理教材提出了一些建议,即通读、绪论(或绪言)、加小标题、整理、思考、加工处理。文中还从避免讲授内容与教材内容差距太大;切记不要照搬教材}适当给学生留有余地;尽量少用长段文字描述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把握教材内容与课堂讲授内容的关系,并举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绪论课作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开场篇,对教学的作用举足轻重。强调绪论的重要作用,指出传统教学对绪论的忽视,并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绪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6)
本文介绍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绪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并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绪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广西轻工业》2016,(4):159-160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和通用性。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绪论课是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授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后续教学过程的顺利程度。分析绪论课在《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调研目前《工程材料》绪论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专业背景,提出对《工程材料》绪论课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守洁 《广州化工》2014,(20):237-238
我们的基础化学实验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普通化学实验,是我校非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要使大一学生顺利完成对化学实验,尤其是实验操作从生疏到认知、熟练的过程,好的实验开端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我们实验室开设基础化学实验绪论课的意义,内容和授课采用的方法,着重在如何上好绪论课,采取什么方法和具体实施的探讨与实践上,并总结了上基础化学实验绪论课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定位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几点设想,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物理化学绪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论述了绪论课教学在物理化学整体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讲好物理化学绪论课的具体措施,如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化学的知识框架结构,讲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介绍物理化学的前沿发展动态,物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在现代科技成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纠正学生对物理化学无用论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理化学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堂课是学好离散数学的关键。该文通过三个方面就如何上好离散数学绪论课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何山 《建筑》2004,(11):82-84
中国建筑风格的发展道路几千年以来,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的传统形式,它自从秦砖汉瓦开始一脉相承,绵绵不绝,虽然自成特色但失之于超稳定。1934年,林徽因先生在为梁思成先生所著的《清示营造则例》写的《绪论》中说: “中国建筑直至成熟繁衍后代,竟仍然保持着它固有的结构方法及布置规模,始终没有失掉它原始面目,形成一个极特殊、极长寿、极体面的建筑体系。”林先生不长的几句话,提出的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全面而深刻的评价。我们在珍视中国建筑体系的同时,也看到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本身一直没有走出它的中世纪。自晚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