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8篇
建筑科学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陶瓷的装饰是陶瓷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优美的装饰是提升陶瓷美感,提高陶瓷档次不可或缺的形式。因此,历代的窑口在胎质(关系到成瓷的温度、器物的基本质量)提高器形出新之外,都十分注意它的装饰。陶瓷器的装饰历史十分悠久。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陶瓷器的制造过程中,逐渐发现了那些残留在器物上的划纹,或是用以制造陶器  相似文献   
2.
<正>好茶还需好壶配,世间茗壶百千种,唯有紫砂壶长盛不衰,深受世人宠爱。紫砂壶质地独特、造型多样、内涵丰富,是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的精致手工艺品,它是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用紫砂壶泡茶品茗,既能享受到饮茶的乐趣,更能从壶与茶的情调中品位到更深层的精神熏陶,感知人与壶的和谐共鸣。因此,紫砂壶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综合而言,其魅力来源于一把壶自身的艺术理念,包括外形风格和内在气质等,因此,形与意的和谐统一恰是构成紫砂壶艺术  相似文献   
3.
紫砂艺术传承至今,已然成为了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瑰宝,紫砂茶器造型丰富实用性好,因此深受广大茶人喜爱,结合中国人传统的饮茶文化,书画文化,千姿百态的紫砂茶器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喜爱。紫砂茶器品目繁多的造型,融合了千百年来历代名家巧手的心血和智慧,他们独具匠心,眼光独到,留存下许许多多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紫砂作品。  相似文献   
4.
<正>饮茶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发于神农,兴于唐朝。中国也是茶叶的发源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茶文化可涵盖茶、茶具、泡茶整个过程的文化内涵,其中内容丰富,值得深入研究、解读。饮茶离不开茶具这个载体,茶具除体现使用功能外,还可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笔者从事茶具的创新设计工作二十多年,体会到精美的茶具不但能给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能给茶具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能领略到精美茶具中  相似文献   
5.
6.
《中国防伪报道》2016,(3):121-121
晋城朱女士:现在天气渐渐转暖,厚重的被子也应该换下来,最近市面上很流行蚕丝被,但是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不知道该如何选购呢? 小编解答: 1、看价格:目前蚕丝被摁其被胎重量计,每斤在100多元,(蚕丝被摁填充物蚕丝计量,每斤在150多元+不同的内胎套成本)这个价格包括了制作成本,还包括企业正常合理的利润。如果市场上蚕丝被的售价低于这个价格,不是劣质丝,就是掺了化学纤维丝。  相似文献   
7.
王乾 《现代装饰》2015,(4):186-187
在宋代,中国陶瓷茶具艺术进入鼎盛时期。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及耀州窑、吉州窑、建窑、磁州窑等分布全国,其釉色之纯、胎质之精、造型之美也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宋代陶瓷茶具在审美追求上讲求俊巧多姿的格调、浑然天成的精神内涵与野逸质朴的精神境界。综其美学倾向,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等客观因素对它的艺术风格所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在它迷人的风采背后,闪烁着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光辉。而另一方面,宋瓷茶具就像这一特定时代的化石,成为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80后烧陶人,冷赟玲入行至今已有12年,深受业界关注,拥有无数光环:作品连连入选《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并进入世博会苏州馆展示……她的工作室太湖窑创立于2006年。"太湖窑,就是以太湖湖底淤泥为原料烧制陶瓷的窑。"历经千万年历史的太湖,湖底沉泥拥有高度粘性与丰富矿物质,配入本地高岭土,加上她调制的釉色,经高温烧制,可得一种青灰色质密如玉的陶瓷胎质。为回报太湖的恩赐,她起名为"太湖澄泥瓷"。  相似文献   
9.
钧瓷科学美     
王兴世 《陶瓷研究》2004,19(2):32-35
本文简要介绍了钧瓷科学学的特征,认为钧瓷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科学技术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探讨了科学技术对艺术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渣胎碗之谜     
邹海珠 《陶瓷研究》2003,18(4):15-15
渣胎碗,顾名思义是平民百姓使用的一种粗瓷,故景德镇俗称为“灰可器”。这种碗虽说是胎质粗糙,彩色青灰,但是缀画满壁的青花纹样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间文化信息。至今还有不少陶瓷专家为解读其中之谜而争论不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