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84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微型管式反应器中,采用Cu/SiO2催化剂,在温度190~210℃、压力1~3MPa、草酸二甲酯(DMO)与氢气的摩尔比(氢酯比)40~120、DMO空速6.0~25.0mmol/(g.h)的条件下,对DMO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高氢酯比和低DMO空速都能提高DMO的转化率和乙二醇的收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副产物的选择性。较适合的反应条件为:压力2MPa,温度205~210℃,氢酯比80~100,DMO空速10.0mmol/(g.h)。动力学研究表明,DMO加氢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吸附反应动力学模型,表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氢气不解离吸附,由此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参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DMO加氢反应高度适定。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硅溶胶、SBA-15、二氧化硅粉末和ZSM-5为载体,采用蒸氨均匀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Cu基催化剂(Cu质量分数为20%),并对其催化草酸二甲酯加氢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以二氧化硅粉末为载体的催化剂加氢性能最佳,其草酸二甲酯转化率为100%,对乙二醇的选择性为84%。催化剂酸性强弱对加氢反应产物分布有一定影响,酸性较强的催化剂易使得副产物乙二醇单甲醚的量增加。活性组分Cu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状况对反应的加氢深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国栋 《轻工科技》2023,(5):137-139
近年来煤制乙二醇企业不仅行业产能迅速扩增,同时受到市场行情的多重冲击,使企业生存面临很大威胁。本文对煤制乙二醇生产工艺技术进行概述,分别对甲酸甲酯、碳酸二甲酯、草酸、草酰胺、乙醇酸甲酯、乙醇等化工产品的用途和煤制乙二醇中CO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为基础联产相应衍生品技术的可行性以及最新工业化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条发展产品结构多元化、市场抗风险能力提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简述煤制乙二醇中草酸二甲酯加氢催化剂末期运行情况,依据不同工业生产参数变化及生产状态对加氢系统催化剂进行更换,对多次更换催化剂过程总结采用不钝化惰性气体环境下卸出,操作安全而且节省时间和成本,更换后的催化剂运行正常,并综述当前铜基催化剂的研究方向以改善催化性能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UNIFAC模型关联碳酸酯合成体系的汽液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UNIFAC模型对甲醇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DMC)体系中的各组分及DMC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体系中的各组分进行了基团划分.根据实验测定的甲醇-DMC、甲醇-草酸二甲酯(DMO)、DMC-DMO、甲醇-苯酚、DMC-苯酚五组二元物系等温汽液平衡数据,拟合了新基团-OCOO-和其他基团间的UNIFAC相互作用参数,扩充了UNIFAC模型的应用范围.与原基团划分的UNIFAC模型关联结果比较,采用新基团划分法推算得到的汽液平衡数据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较小,说明新基团划分更合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CO偶联反应制草酸二甲酯(DMO)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根据最新的机理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新的本征动力学模型。根据动力学实验数据发现催化剂表面反应是CO偶联反应的控制步骤。此外,通过动力学研究获得了CO偶联反应制DMO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宋轲  计扬  肖文德 《广东化工》2007,34(6):12-14,24
在微型管式反应器中,采用高效的Pd/Al2O3催化剂,在388~418 K的温度范围,1∶1~3∶1的CO与MN比,50~150 mL/min的原料气流速条件下进行了CO与亚硝酸甲酯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的本征动力学实验;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推导,动力学模型的筛选及优化,得出CO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的本征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CO与亚硝酸甲酯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是以表面羰化反应为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8.
杨霞  马新宾  王胜平  巩金龙 《石油化工》2004,33(Z1):1636-1638
研究了以TiO2/SiO2为催化剂,苯酚和草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草酸二苯酯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活性组分负载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焙烧温度为550℃.以550℃焙烧的TiO2/SiO2为催化剂,TiO2负载量为16%,催化剂用量1.8 g,反应时间9 h,反应温度180℃,DMO转化率为55.1%,MPO选择性为64.2%,DPO选择性为32.5%.进行了该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失活测试,并借助XPS表征对失活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草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选择Lewis酸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有机钛和锡化合物催化剂、H2SO4、KOH和不同载体上的不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Sn改性的TS-1分子筛、TiO2/SiO2对该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前者DMO的转化率和目的产物的选择性分别可以达到50 3%和99 2%;后者分别为66 7%和99 5%。在该酯交换反应中,SiO2与γ-Al2O3和MgO相比,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载体。Ti和Sn原子是有效的酯交换催化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一种新的定量分析草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产物的方法。采用HP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配以紫外检测器、ZORBAXEclipseXDB-C18(150mm×4.6mm,5μm)型色谱分离柱。绘制目的产物DPO百分含量与峰面积的线性回归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9。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可准确高效地对反应产物进行定量分析,DPO检测限为1.75×10-4mg/mL,回收率为98.3%~1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