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氢气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正丁醇为外标物,PEG-20M为固定相,甲醇作为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复合材料人工颅骨中微量MMA的含量。其相对标准偏差<0.022,平均回收率(n=4)为98.0%~99.1%。此方法操作简便,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颅骨修复技术是对有缺损的颅骨补全对应的缺损部分,进而实现颅骨形状的完整性。针对高维颅骨数据,采用径向曲线来表示颅骨几何特征,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的方法构建颅骨修复模型。提取完整的三维颅骨模型的径向曲线,将其分为已有径向曲线和缺失径向曲线两部分作为训练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统计模型复原出待修复颅骨的缺失径向曲线,进而合并生成待修复颅骨的完整径向曲线,通过迭代最近点算法将合并的颅骨径向曲线与颅骨统计模型进行匹配生成完整的三维颅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误差达到6.834×10-3,比主成分分析方法降低2.90倍,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点云配准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里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应用领域涉及3维重建、目标识别、颅面复原等多个方面。颅骨配准是颅面复原的一个重要步骤,其配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颅面复原的结果。为了提高颅骨配准的精度和收敛速度,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特征的颅骨点云模型配准方法。方法 首先提取颅骨点云模型的局部深度、法线偏角和点云密度等局部特征;然后计算局部特征点集的相关性,得到相关候选点集,并通过删减外点实现颅骨点云的粗配准;最后采用基于高斯概率模型和动态迭代系数的改进迭代最近点 (ICP) 算法实现颅骨的细配准。结果 通过对公共点云数据模型以及颅骨点云数据模型分别进行配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局部特征的点云配准算法可以完成点云模型的精确配准,特别是对颅骨点云模型具有较好的配准效果。在颅骨细配准阶段,跟ICP算法相比,改进ICP算法的配准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提高了约30%和60%;跟概率迭代最近点 (PCP) 算法相比,其配准精度差异不大,收敛速度提高了约50%。结论 基于局部特征的点云配准算法不仅可以用于公共点云数据模型的精确配准,而且更适用于颅骨点云数据模型的配准,是一种精度高、速度快的颅骨点云模型配准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Matlab软件的图像处理功能自编程序对人体头颅CT图像进行图像分割、二值化、边缘提取、选取参考点等过程,测量人体头部前额骨、顶骨、枕骨上测量位置的厚度。该方法即可实现对某一头颅CT图像上不同位置的测量,也可实现对大量头颅CT图像上同一位置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将为建立人体头颅数据库、临床医学、头部的生物力学造型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线性霍尔传感器的直流电机转速测量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自动颅骨钻转速信号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以线性霍尔传感器为基础,通过对霍尔转速传感器信号进行滤波和整形,使处理后的信号转换成符合TTL电平标准的方波信号,用单片机对此信号计数从而测出转速.实验表明,该转速测量方法能满足颅骨钻孔系统控制单元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钛合金颅骨修复体的数字化制造,依据实际成形条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薄板成形数值模拟技术对颅骨修复体的成形过程进行仿真,从而事先预测可能出现的缺陷(拉裂、起皱与回弹等),优化调整冲压工艺参数。实践表明,利用仿真结果指导实际制造过程,大大提高了修复体成形的一次成功率,可消除成形的不确定性,保证个性化制造的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2):122-125
目的: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与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两种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及自体颅骨两种材料用于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体颅骨组66例,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108例。结果:自体颅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塑形满意度为95.4%;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2%,塑形满意度8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塑形满意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组塑形满意度高于数字化三维钛网组。结论:超低温保存下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并发症少、塑形满意高,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239-245
目的 检测两例散发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者的RUNX2基因突变并总结归纳CCD的疾病特征、发病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方法 对两例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其致病基因RUNX2的8个外显子片段,进行正反向测序,检测RUNX2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两例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均具有锁骨发育不良、颅骨畸形、囟门未闭合、牙齿发育异常、身材矮小等典型的CCD临床表现。测序结果发现1例患者RUNX2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移码突变c.1126_1127delT p.F376S fs*106,翻译提前终止,导致编码的RUNX2蛋白截短;另1例患者RUNX2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无义突变c.1123C>T p.Q375X,导致其编码蛋白提前终止。结论 发现CCD患者中RUNX2基因两处新突变,丰富了CCD的致病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5):142-146
目的:比较标准、扩大、定向局部扩大(钻戒样)骨孔钻颅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探讨最适宜颅骨孔形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标准骨孔50例、扩大骨孔40例、钻戒样骨孔40例钻颅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标准骨孔组额颞叶脑挫伤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6例,复发3例;扩大骨孔组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急性硬膜外、下血肿1例及对侧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复发0例;钻戒样骨孔组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复发1例。标准骨孔组和钻戒样骨孔组颅内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GOS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术采用定向局部扩大骨孔(钻戒样骨孔)实现了微创和安全的统一。标准骨孔插入引流管受限,增加颅内出血风险,大多数情况下扩大骨孔增加了不必要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134-136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重度脑外伤术后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重度脑外伤术后并脑积水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观察组采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ventriculo-peritoneal,V-P)分流术,患者先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2个月内,再行V-P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先行V-P分流术,3~6个月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的脑积水改善、术后6个月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脑积水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84,P=0.017)。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3,P=0.03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4%(10/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39%(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97,P=0.001)。结论: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重度脑外伤术后并脑积水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