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7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3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6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萨沃伊别墅的机器美学思想,主要结合了勒·柯布西耶在1926年提出的"建筑新五点"来探讨他所主张的机器美学在萨沃伊别墅上是如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裆部低垂、臀围剪裁宽松,松松垮垮的吊裆裤,成为时尚潮人钟爱的流行服饰。裆部松松紧紧,深深浅浅的外观变化,并不仅是几个数字的细微差别,它所反映的是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即使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里,人们也无法用数字代替审美。只有充分思考和了解服装背后人的心理需求,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方向,设计出能够符合时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服装。  相似文献   
3.
汉服饰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汉服饰文化的精髓在于它博大宽阔且飘逸洒脱的艺术风格以及汉服背后所承载着的传统礼仪文化。汉服褒衣博带、宽衣大袖的服饰特点体现了传统中国"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舒适自然、彬彬有礼、内敛含蓄的东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土家织锦是身处巴楚文化长期融合与发酵区域的土家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一种艺术理解,反映了土家人生产生活的一种精神特质,更是体现了土家织锦对巴楚文化的精神继承。本文从西兰卡普的巴楚文化历史溯源出发,立足于史料记载和巴楚文化特征,通过西兰卡普中体现出的热烈奔放的浪漫风格、朴拙的审美情趣、兼容并蓄、果敢创新等文化精神内涵来分析与巴楚文化精神之间存在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5.
叶丛文 《铜业工程》2004,(1):78-78,77
在固定资产评估过程中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来处理固定资产增、减值既复杂也不尽合理 ,本文对此进行了对比分析 ,提出了新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近年来,木卡姆传承中心作为政府申报书中"保护计划"的承诺,在新疆由各地政府部门组织建设。通过调研已经建成的三个木卡姆传承中心,发现其建设模式普遍偏重观赏性。在分析木卡姆艺术的特色及传承背景后,指出木卡姆传承中心建设模式向重民众性和参与性转变是恰当和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傅志前 《风景园林》2013,(3):121-124
摘要:谢灵运隐居在始宁庄园著《山居赋》以记载植物之美。他提出“贞观厥美”的观物方法,即以一种中立不倚的方法来观山水之“正”,以体察万物之“真”。他在山居中长期细致地观察植物,极物之形、尽物之性、感物之情,写出植物的美趣、生机。谢灵运将山中植物纳入审美欣趣之中,使其具有一种文人气息:另~方面谢灵运描摹植物的自然清新之美,以此体现植物的自然美,与两汉园林的植物之美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Colonial-period military estates in Singapore are being gentrified for adaptive reuse producing high-end hospitality and retail venues for expatriate and tourist consumption. These include the feted “Black and White” residential enclaves synonymous with Singapore’s tropical aesthetic. But underlying this reinvention is a disturbing history of wartime repurposing under the Japanese Imperial Army, which temporarily destabilised the meanings and representations of these buildings. The seemingly undisturbed architectural typologies of barracks, bungalows and timber huts were backdrops to war, military occupation and captivity.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aesthetic affects and affectations that accompany adaptive reuse may conceal or disclose unsettling histories. It contrasts contemporary celebration of these revitalised historical neighbourhoods with their very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 by wartime captives.  相似文献   
9.
武星宽  张婧 《华中建筑》2006,24(9):70-71
该文试图从城市广告对市政广场的审美的兼顾性入手,阐释“如行云流水”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城市广告同市政广场的单向转化以及彼此互融、相对互生而突现出来的独特审美关系。在分析城市广告与市政广场的审美关系中,试图解析环境规划中的一些问题,可望为环境艺术自身的发展开辟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徐望 《陶瓷研究》2020,(1):121-123
陶瓷绘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彩陶时期,陶瓷与绘画相互交融发展。至今,文人画的审美精神和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当代陶瓷绘画,在画面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上都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