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8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8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系统集成技术提出了以医学影像发生器、影像处理软硬件平台和现代通讯网络为三大核心的现代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集成结构体系,并基于这一集成结构体系实现了数字血管减影(DSA)医学影像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动态医学影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海量存储、实时远程传输、实时减影处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剂量大范围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脏大血管CT造影(CTA)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应用情况,并比较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CCHD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07~2020.06间手术治疗的CCHD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分别行TTE和CT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CCHD诊断准确率地差异。同时观察CTA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果36例CCHD患者总计121处畸形,包括心内畸形48处,73处心外畸形。CTA法和TTE法诊断CCHD的灵敏度分别为95.9%和88.4%(P=0.389)。CTA对CCHD诊断准确率为为90.9%(110/121),明显优于TTE的81.8%(99/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A和TTE对心内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5%(39/48)和95.8%(46/48);而对心外畸形诊断准确率则分别为97.3%(71/73)和72.6%(53/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A检查中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11.60mGy,有效剂量为5.15±0.25 mSv。结论低剂量大范围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CTA法和TTE法诊断CCHD时灵敏度基本相同,但CTA法对心外畸形和总体畸形数目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TTE法,并且有着图像清晰、辐射剂量较低的优势,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6例,先进行64排CT扫描(CTA),后再进行数字减影检查(DSA),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和血管病变检查情况.结果:CTA对下肢血管病变准确范围、部位等显示清晰.其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SA,P<0.05.且前...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磁共振在血管成象方面的技术及其实现方法,磁共振血管成象(MRA)可以抑制人体的静止组织而仅仅表现血管信息,并介绍了这种技术的临床应用,背景知识,成象方法及脉冲序列等等。目前磁共振血管成象可分二类:一类称为渡越时间(TOF)方法,这种方法利用血液流入,流出成象平面对磁共振信号幅度的影响,另一类称为相位对比(PC)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流体的磁共振信号感应的相移,在我们自己生产的低场磁共振系统上,设计了专门的磁共振血管成象脉冲序列,可以分别得到人体动脉,静脉和动静脉血管图象,实验结果令人满意,最后讨论了实现MRA的有关困难。  相似文献   
5.
6.
红外线数位热影像非常适合显示受测物体曲面所发射红外线辐射之二维温度分佈,因此红外线心脏热影像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热像血管造影。在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数位影像处理之演算法,以定位血栓阻塞或颈缩狭窄之位置。本演算法包含四个连续之处理过程;首先,针对红外线数位热影像之二维温度灰阶像素进行二值化处理,利用多阈值适性分割来区分心脏(背景)或冠状动脉(前景)像素。接著第二处理过程将分割所得原始动脉像素,经过一连串之胡椒状像素去除(pepper-like pixels removing)、外围像素侵蚀(erosion)、与原区域相减(subtraction)、递迴式邻域探访(recursive neighborhood visiting)、动脉轮廓点串链(point linked list)建立以及短边删除等处理之后,提取出冠状动脉之候选轮廓。在第三个处理过程中,由医生自主点选一冠状动脉分支,利用形态学细化(morphological thinning)以及临域分析(neighborhood analysis),以便计算最长之中心轴曲线。在最后一个处理过程中,在沿著有向中心轴曲线上移动,将每一个中心轴像素至最近之左右边动脉血管轮廓相加起来,成为该中心轴像素之可变血管管径,并沿此弯曲之中心轴绘製出矫直哩程管径图,以提供医生有用之狭窄处生理资讯。接著本研究定义一血管阻塞率公式,以区域阻塞率最小值来预估未来动脉阻塞最可能发生之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判定.结果:对比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导性分别为92.5%和96.3%.结论:64排螺旋CT对中度及以上的冠脉狭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基本满足冠心病的诊断需求,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初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医疗技术的创新, 医护人员对相关的信息系统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为了满足导管室医生、护士的临床需求, 该文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导管室的信息管理系统, 并接入医院原有的HIS系统和PACS系统. 该系统基于C/S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结构, 采用C#开发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 根据临床需求完整实现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管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包括手术前登记功能; 手术中介入治疗、用药记录、护理评估、耗材记录、冠脉造影、影像采集功能; 手术后报告模板、手术日志、操作记录和复杂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目的在于初步探讨血管造影技术在评定动物血管疾病模型中的应用与研究。方法是搭建X—RAY血管造影系统,测定体模,验证X射线焦斑分辨率。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利用搭建好X—RAY的血管造影系统检验动物模型。体模测定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观察到10μm的线对板条纹,动物在体造影检查,可清楚地观察到血管的结构,发现缺血模型的血管阻塞部位,以及阻塞部位上游血管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利用高分辨X—RAY,可以进行小动物的血管造影检查,该系统在小动物的血管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4. Conclusions The presented MR approach reliably identifies patients with anatomically and hemodynamically signiticant coronary artery stenoses. 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pulse sequence used produces a substantial change in signal intensity in the perfused versus poorly perfused myocardial regions. Analysis of upslope in this setting rather than of other parameters provides a ver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easur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s upslope is a semiquantitative measure of absolute perfusion, even patients with triple vessel disease may be evaluated using this method. This is not the case when using conventional nuclear techniques. Furthermor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MR images permits one to resolve the subendocardial layers of the myocardium, which thus can be evaluated separately from the entire wall. Again, this is not possible using nuclear cardiology perfusion imaging. The robustness of this MR perfusion imaging approach and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 heart can be covered may qualify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