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1篇
轻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富花  张瑜蓉 《广东化工》2011,38(3):254-256
对国内外麦草畏除草剂的合成工艺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分析了这些合成工艺的优缺点。根据麦草畏行业现状及其合成工艺现状,展望了麦草畏的发展前景,并对我国麦草畏工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麦草畏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咏  陆敏 《农药》2002,41(7):15-17
研究了以2,5-二氯苯酚为主要原料,经成盐脱水,羰化反应和O-烷基化反应合成麦草畏的工艺,羧化反应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145)℃,反应压力5.5-6.0MPa;开发成功了羧化反应剂JSY-1,可使羧化收率由40%左右上升到66.4%,O-烷基化反应的适宜(CH3)2SO4配比为1.0:2.1-2.2,本工艺总收率为54%左右。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 Toxicokinetics and recovery studies of dicamba dimethyl amine salt (DDAS) were conducted to obtain more information about its toxicity and tissue retention in farm animals. RESULTS: The minimum oral toxic dose level of DDAS was determined as 1400 mg kg?1 body weight. In the toxicokinetic study, blood DDAS concentration of 55.6 ± 0.59 µg mL?1 (mean ± standard error) was detected at 0.08 h, which peaked to 102.3 ± 5.03 µg mL?1 at 0.25 h, and declined to a minimum of 4.1 ± 0.06 µg mL?1 at 36 h. In recovery studies, DDAS concentration in urine began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P < 0.05) from 12 h, peaked at 24 h and declined from 48 h onwards. Maximum excretion through faeces was at 24 h and was complete by 144 h. The residual level in tissu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on day 7 as compared to day 4. In histopathological studies, cellular alterations in lungs, liver, kidney, adrenal gland and spleen were found. CONCLUSION: DDAS persists in the body for a shorter period and its major excretory route is through urine. DDAS has lower affinity to accumulate in tissues, and intensity of cellular alterations is not severe after single‐dose oral administration. Copyright © 200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4.
介绍以1,2,4三氯苯为主要原料合成麦草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合成路线短,收率高的特点。不同的温度和催化剂也会影响最后的收率。本实验通过比较实验,最后找到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极膜电渗析(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BMED)将麦草畏生产废水中的NaCl转化为HCl和NaOH回用于农药生产,实现农药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首先进行了BMED法处理单组分NaCl溶液体系的110 min间歇运行实验来探索最优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当NaCl初始浓度为160 g/L,电流密度为70 mA/cm2,初始酸碱室浓度为0.075 mol/L时,产物HCl、NaOH的浓度能分别达到1.98 mol/L和 2.06 mol/L,且此时的电流效率较高,达到42.74%。然后考虑实际废水的COD指标主要是甲醇造成的,所以用含不同浓度甲醇的NaCl溶液模拟实际农药废水,实验结束后在酸、碱隔室中检测到少量的甲醇,表明其在BMED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渗透,但未对膜堆性能造成明显影响。最后用BMED处理经过预处理后含有机物的麦草畏生产废水,发现在操作时间内膜堆性能与处理高浓度单组分NaCl溶液情况类似,证实BMED法处理麦草畏生产废水并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麦草畏的开发及应用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草畏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和内吸传导型苗后生长素类除草剂,其持效期长,主要用于谷物、玉米、高粱、甘蔗、牧场和非农田作物等的杂草防除。随着抗麦草畏生物技术研究和麦草畏混合除草剂开发的不断深入,麦草畏的市场前景广阔。文章对麦草畏的研究及其开发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评述了激素类除草剂2,4-滴与麦草畏转基因抗性作物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麦草畏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通过比较确定了麦草畏原药工业生产的较优合成路线,即以2,5-二氯苯胺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快速进行部分重氮化,快速高温水解,与水共沸得到2,5-二氯苯酚;后经成盐脱水、以碳酸钾和三乙胺的混合物(摩尔比1∶1.6)为催化剂通CO2羧化、酸化合成3,6-二氯水杨酸,再溶入有机溶剂中,用硫酸二甲酯进行O-烷基化反应,水解、酸化得到成品,其总收率为66.7%。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作物中发展最快的是耐除草剂作物,但长期进行单一模式的生产和使用同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必然加快抗性杂草出现的频率.草甘膦抗性杂草生物型出现的频率逐渐加快给其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型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市场开发,可以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并将对草甘膦市场造成冲击,为2,4-滴、麦草畏等除草剂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麦草畏的生产及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琳  谭海军 《世界农药》2010,32(6):18-20,50
作为一种高效、低毒、安全的苯甲酸系列除草剂,麦草畏的市场前景将随着麦草畏混合除草剂和耐麦草畏转基因作物技术研究及开发的不断深入而越发广阔。对麦草畏的作用机理、药害、残留规定、原药生产、专利、登记及市场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