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43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256篇
化学工业   393篇
金属工艺   32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889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128篇
水利工程   71篇
石油天然气   3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6篇
冶金工业   42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绿色再生混凝土利用途径与评定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春平  廖亮 《山西建筑》2004,30(22):83-84
就再生混凝土骨料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建立了一套与现行评价天然骨料标准相一致的评定方法 ,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为将来实际应用作好了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类萃取技术进行蒸汽凝结水除油的过程。利用具有亲油功能的HOL-100树脂,经过试验和工业应用证明,萃取除油可以达到1.0mg/L以下,可满足炼油化工装置锅炉用水对含油量的要求。HOL-100树脂具有在高温状态下(120℃)除油的特点。通过标定考核,萃取除油技术是一项节能、节水、环保措施,可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企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小偏心受压性能试验对比研究3根的天然骨料混凝土柱和3根同强度全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强度分别为C25、C30和C35. 对6根柱进行加载试验,分析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相比于同强度天然骨料混凝土柱在受力过程、破坏特征、变形能力与承载力等方面的差异. 试验发现,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在小偏心加载至破坏的过程中,具有与天然骨料混凝土柱相似的3个受力阶段,且符合平截面假定. 与同强度的天然骨料混凝土柱相比,变形较大,但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略高,原因可能在于两者轴心抗压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量混凝土废弃物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及天然骨料资源日益缺乏的问题,通过配制不同强度等级和不同再生骨料掺量的再生混凝土,并结合锡澄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提升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掺量对C35及以下中低强度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而对C40及以上中高强度混凝土有较大影响,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降低;通过合理选用再生骨料级配、与天然骨料复掺、对再生骨料进行强化以及优化配合比参数等措施能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锡澄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再生骨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影响其运用范围、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本质因素。通过对公路废弃混凝土所制成的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同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骨料的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值、磨耗损失和针片状颗粒含量值。通过对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再生骨料除了针片状颗粒含量值会略优于天然骨料,其他四种物理力学性质均比天然骨料差,但两者的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plastic composites (WPCs) manufactured from sawdust and virgin and/or recycled plastics, namely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and polypropylene (PP), were studied. Sawdust was prepared from beech industrial sawdust by screening to the desired particle size and was mixed with different virgin or recycled plastics at 50% by weight fiber loading. The mixed materials were then compression molded into panels. Flexural and tensile properties and impact strength of the manufactured WPC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Although composites containing PP (virgin and recycled) exhibited higher stiffness and strength than those made from HDPE (virgin and recycled), they had lower unnotched impact strengths.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pecimens containing recycled plastics (HDPE and PP) were statistically similar and comparable to those of composites made from virgin plastics. This was considered as a possibility to expand the use of recycled plastics in the manufacture of WPCs.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0: 3641–3645, 2006  相似文献   
7.
Recycled PET/organoclay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lt intercalation process with several amounts (1, 3, and 5 wt %) of clay modified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DELLITE 67G) dispersed in a recycl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rPET) matrix. The resulta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modulus and yield strength) of the nanocomposites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rPET. Wide angle X‐ray scattering (WAX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measurements have shown that although complete exfoliation was not achieved, delaminated clay platelets could be observed. Thermal analysi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thermal properties from those of recycled PET. Mechanical testing showed that nanocomposite properties were superior to the recycled PET in terms of strength and elasticity modulus. This improvement was attributed to nanoscale effects and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PET matrix and the clay interface, as revealed by WAXS and TEM.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4: 1839–1844, 2007  相似文献   
8.
2,2-双(2-噁唑啉)与苯酐联用改性回收PET的动态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扩链剂2,2 双(2 噁唑啉)(BOZ)与苯酐(PA)联用改性回收PET,系统地考察了增黏改性后回收PET动态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与PA联用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用BOZ改性回收PET体系;但因扩链剂的加入,在PET分子链中引入的柔性链段而导致聚合物弹性模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综合利用废弃混凝土和废弃轮胎2种废弃材料的可行性,研究了掺加废橡胶微粒的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橡胶微粒的掺入改善了新拌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显著减小了橡胶集料再生混凝土的密度,但其强度随之降低,与橡胶集料混凝土相近.经聚合物改性,水泥水化产物和橡胶微粒之间形成一层聚合物膜"桥",改善了水泥石结构形态,提高了橡胶集料再生混凝土的延性.  相似文献   
10.
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成了150块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30%、50%、70%、100%)下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试块在20℃~800℃下的高温试验。通过对高温中和高温后试验现象与数据的对比,研究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分析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与经历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同时与已有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试验统计的再生混凝土残余抗折强度与经历温度之间的建议公式。结果表明:随经历温度的升高,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整体上逐渐下降;与残余抗压强度相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