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70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55篇
轻工业   7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患者2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并胆道支架植入。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胆道开通时间分别为(8.7 ± 0.7)和(6.2 ± 0.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4 ± 0.8)和(8.7 ± 0.5)个月,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但是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胆道开通时间明显延长,对于125I粒子条联合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0):6-8
目的:分析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乙酰苯肼(APH)所致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的退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PH处理组(40只)。将APH 150 mg/kg腹腔注射大鼠,48h后经APH处理的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及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高、中、低剂量组(药液分别稀释5、10、50倍),每组10只。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自来水泡浴,洗液组予洗液泡浴15min,连续3 d。泡浴结束后摘眼球取血测定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并观察大鼠心肝肺肾的生理形态。结果:APH处理组大鼠肝功能受损,肝脏组织切片示肝血窦有扩张、充血及肝总管内铁血黄素淤积、胆红素淤积的程度较正常组高,心肺肾组织无明显变化;血清肝功能各项指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各浓度退黄外洗液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血清肝功能指标均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APH所致的大鼠溶血性黄疸均有退黄、降酶作用,各浓度组效果相当,且对心肝肺肾无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6):1072-1074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配合经皮肾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急性梗阻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经皮肾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证候积分、肾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为(23.97±4.68)分,对照组为(26.47±5.23)分,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2.8%)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经皮肾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肾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6)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进展。方法:查阅近5年来临床上关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最新文献,根据治疗的方法进行逐一分析。结果:茵栀黄联合宝乐安、布拉酵母菌散、妈咪爱、金双歧、思连康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既能提高疗效,又能缩短退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2):70-76
目的 探讨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预防性肠造口回纳的风险并建立Nomgram模型。方法 选取肠造口的乙状结肠癌患者104例,根据肠造口回纳时间分为延迟回纳组40例,正常回纳组64例。分析数据并建立相关Nomgram预测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在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治疗、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术后辅助化疗和吻合口漏是肠造口回纳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40(95%CI:0.691~0.789)。结论 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术后辅助化疗和吻合口漏是影响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预防性肠造口回纳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中如何获得安全穿刺道。方法 将近4年108例梗阻型黄疸病例纳入研究,其中恶性梗阻患者95例,良性梗阻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两步法诊治。第1步穿刺肝门区较粗大胆管造影,显示外周胆管较满意;第2步退出穿刺针,寻找1支较合适外围胆管作为目标胆管穿刺置管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造影、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肝功能、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消失。术后新发胆系感染6例(5.6%);胆道出血5例(4.6%);症状性胆汁漏2例(1.9%),腹腔及肝包膜下少量出血2例(1.9%),胰腺炎1例(0.9%),未出现致死病例。结论 熟练的手术技巧,正确的穿刺方法所获得的安全穿刺道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内镜下引流与经皮肝穿胆管引流(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效果及并发症。方法:以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209例MOJ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方案,将接受内镜下胆道引流(EBD)引流者纳入EBD组(n=82),将接受PTCD治疗者纳入PTCD组(n=127)。调查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治疗前后肝脏生化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EBD组手术费用高于PTCD组,其住院时间低于PTCD组;EBD组高位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低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肝脏生化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9%(3/70),低于PTCD组的15.39%(18/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D、PTCD治疗MOJ均存在各自优势与不足,中下段梗阻可首选EBD治疗;高位梗阻可首选PTCD。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五苓散辅助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予西医抗病毒(病毒感染者)、保肝、降酶、退黄、扩管等基础治疗,采用易善复、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能量合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加味茵陈五苓散。1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67.9%,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χ~2=13.797,P=0.001),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茵陈五苓散辅助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疗效优于传统保肝退黄方,且服用安全、价格低廉,适宜于基层患者。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4):87-88
目的: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针对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选择出更加合理以及更加个性的治疗方式。方法:以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根据选择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出血对侧脑室外引流、出血侧脑室外引流以及保守治疗方式等进行治疗。结果:在出血之后的第三个月针对84例患者实施临床疗效评估,其中有42例患者正常或神经功能轻度丧失,20例功能中度丧失,6例患者功能重度丧失,6例患者持续昏迷,10例患者死亡。结论:在治疗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时候,应该以病情为根据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RD)是一类近10余年逐渐被认识的以血清IgG4升高、席纹状纤维化以及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多器官和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胆道是IRD常受累的器官之一。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 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RSC)是IRD在胆道的临床表现形式。IRSC多有胆管壁局限性增厚、胆管扩张以及梗阻性黄疸等与胆胰恶性肿瘤相类似的临床表现。IRSC对激素敏感,预后良好,合并恶性肿瘤罕见,绝大多数无需手术治疗,但近几年笔者临床工作中仍不时见到因"胆管扩张、梗阻性黄疸"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IRSC的病例,回顾这些病例的诊治过程,鲜有术前考虑IRSC的情况。临床上也可见到术前因血清IgG4升高,起初误诊为IRSC,错过最佳手术时机,而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癌的病例。故加强对IRSC的宣讲,特别是加深肝胆胰外科医生对IRSC的认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