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71篇
  免费   8905篇
  国内免费   5321篇
电工技术   2686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6693篇
化学工业   20043篇
金属工艺   18125篇
机械仪表   13263篇
建筑科学   3176篇
矿业工程   2455篇
能源动力   1128篇
轻工业   7497篇
水利工程   938篇
石油天然气   3538篇
武器工业   1577篇
无线电   322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26篇
冶金工业   6160篇
原子能技术   1158篇
自动化技术   4114篇
  2024年   1034篇
  2023年   3522篇
  2022年   3711篇
  2021年   3919篇
  2020年   3113篇
  2019年   3298篇
  2018年   1914篇
  2017年   2564篇
  2016年   2789篇
  2015年   3253篇
  2014年   6646篇
  2013年   4551篇
  2012年   6176篇
  2011年   6229篇
  2010年   5891篇
  2009年   6698篇
  2008年   7748篇
  2007年   6924篇
  2006年   6417篇
  2005年   6088篇
  2004年   5471篇
  2003年   4489篇
  2002年   3982篇
  2001年   3675篇
  2000年   3098篇
  1999年   2689篇
  1998年   2541篇
  1997年   2441篇
  1996年   2519篇
  1995年   2275篇
  1994年   2148篇
  1993年   1781篇
  1992年   1778篇
  1991年   1690篇
  1990年   1596篇
  1989年   1671篇
  1988年   241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88篇
  1982年   80篇
  1981年   247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12篇
  1975年   1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石油机械》2021,(1):124-131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简称碳纤维杆)具有质量轻、抗拉强度高和抗腐蚀性强等优点,用于深井、超深井和腐蚀性油井可大大降低能耗、提高采油效率,但是由于碳纤维杆的抗剪能力差、表面摩擦因数低,已有的碳纤维杆夹持系统提升力不足、伤杆断杆等问题突出,大大影响了碳纤维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解决碳纤维杆的夹持难题,开展了碳纤维杆的基础性能评价、夹持摩擦副材料开发、表面结构及介质影响配套夹持系统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优选了碳纤维杆的夹持摩擦副材料和夹持表面结构形式,提高了对碳纤维杆夹持的提升力和可靠性;结合碳纤维杆作业机注入头夹持系统非对称运动的特性,优化了夹持块的结构,并对夹持块切入角部位采用软合金材料,解决了碳纤维杆夹持时存在的错位夹持块弯折咬杆和注入头运转时的切入角磕碰伤杆问题。配套作业机注入头形成的碳纤维杆无损伤夹持技术,为碳纤维杆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氢脆具有很强的微观组织敏感性,威胁着各类高强结构材料的安全服役.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焊工艺对BS960E型高强钢进行焊接,并对接头在原位电化学充氢的条件下进行慢应变速率(10-5s-1)拉伸试验,结合微观组织和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接头的氢脆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焊接热循环所形成的富马氏体中的细晶区可以使接头表现出一定的氢脆敏感性,马氏体较大的氢扩散系数和较低的氢溶解度以及氢在晶界上的快速扩散是引起接头对氢脆敏感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可抑制焊接热循环所引起的马氏体转变量,能够降低BS960E型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的氢脆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系统阐述了基准平面垂直断面法在爆破漏斗试验中测量爆破漏斗体积的基本原理,并将隧道激光断面仪应用于金厂河矿1 750 m水平15#采场底部切割巷道爆破漏斗试验爆破漏斗体积测量中。通过与传统体重法等计算法所得漏斗体积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于隧道激光断面仪与3D Mine软件分析的基准平面垂直断面法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结果直观可靠,达到试验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PET材料不具备抗菌、不耐洗等问题,以煎煮法为基础,以草珊瑚、艾叶和薄荷为原料,制备含植物活性成分的溶液,其具有抗菌、杀菌的作用;以溶胶-凝胶法为多孔材料制备方法,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有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乙醇和乙醚为助溶剂,在水-乙醇-乙醚体系中合成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然后,多孔二氧化硅微球与提取液混合制备含植物活性成分的多孔二氧化硅分子巢;最后以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分子巢与普通的聚酯切片用熔融纺丝工艺进行造粒、纺丝,得到具有抗菌、杀菌和耐洗的多功能涤纶纤维.通过SEM微观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抗菌试验、耐洗性测试,对上述制备的多功能涤纶纤维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模板剂总浓度为0.029 mol·L-1、V醇:V醚=20:20、两种表面活性剂比为4:1时,得到的多孔SiO2微球排列规整;当多孔二氧化硅分子巢掺量(质量分数)在0.5%~1%时,通过熔融共混纺丝得到的新型多功能涤纶纤维力学性能表现最优;当多孔二氧化硅分子巢掺量(质量分数)在1%时,得到的新型多功能涤纶纤维的抗菌性能达到87.9%.而二氧化硅分子巢掺量越高,纤维材料越耐洗.以上结果说明本试验制备涤纶纤维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6.
7.
简述了艺术铸造热着色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目前热着色技术的四大流派,分析了热着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艺术铸造热着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有助于热着色技术在行业内快速普及.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种类,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Fe-ZIF-8前驱体,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高温热解后得到Fe-N-C氧还原催化剂,并利用旋转圆盘电极测量其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材料的尺寸和形貌,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能获得较小颗粒尺寸和规则的立方体形貌,且能提高催化剂氧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激光惯组存在的故障样本获取困难和监测维护周期不合理等问题,采用一种融合多元信息的性能评估方法对激光惯组的性能进行评估。首先,综合考虑了惯组指标信息的权重和可靠度,基于证据推理融合多元信息得到激光惯组性能评估结果。其次,根据性能评估结果,通过维纳过程预测综合考虑激光惯组的监测维护成本和性能设计要求,在满足性能状态要求前提下以单位时间内期望维护成本最小为目标,确定最优维护时机。最后,使用某型号激光惯组进行了实验验证,说明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