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磁压模型分析极化磁系统的工作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均采用永磁磁通与电磁磁通的叠加原理来分析极化磁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麦克斯韦公式进行电磁力的计算,因而只适用于工作气隙及衔铁行程较小的极化继电器。文章试图用基任意 化磁压数学模型分析工作气隙及衔铁行程较大的极化磁 工作原理,用能量平衡公式计算其电磁力,以便更好地理解用于磁为电器及极化式磁普通电磁式继电器的极化磁系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极化磁系统广泛应用于磁保持继电器和极化继电器,其永磁体工作点与气隙工作点的确定是极化磁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利用等效磁路中磁压模型的节点分析法,通过列写节点磁压方程,对几种典型的差动式和桥式极化磁系统的永磁体工作点和气隙磁通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并给出了永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法,总结出统一的可用于计算机编程的计算公式,所得结果有助于各种极化磁系统的设计、计算以及进一步分析极化磁系统的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3.
介绍磁压式氧分析仪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除尘系统经常跳车的问题,对磁压式氧分析仪的预处理系统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5.
由于磁流体具有磁性,如果在磁场作用下力的平衡发生变化,会因磁流体的流动而产生压力。将这种现象用到微系统中,可以获得1~1000mbar数量级的压力值。在试验装置中,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得到了40mbar的压力。试验结果表明,磁流体和微系统的结合具有很大的潜能,为其应用于新的场合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值模拟考察了软接触电磁连铸用两段式结晶器与切缝式结晶器的透磁效果和冷却效果.结果表明,两段式结晶器内部磁感应强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切缝式结晶器内部磁感应强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对于不同结晶器应选择不同的频率.两段式结晶器上半段越长,其透磁效果越好,但冷却效果降低.切缝式结晶器的透磁效果随切缝数、切缝宽度和切缝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两段式结晶器与切缝式结晶器的透磁效果相当,但两段式结晶器内部磁场和电磁压力的分布更均匀.两段式结晶器与切缝式结晶器冷却效果相近,但结晶器出口处的坯壳厚度相差约0.32 mm.  相似文献   
7.
求是 《电工技术》1995,(3):30-33
本文介绍了测量线圈匝数的方法,即磁压-相位比较法,叙述了测量原理、线路以及按此法设计仪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该法测量简便,抗干扰性强。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高频电感器线圈涡流损耗构成及起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设计电感器磁压以减小其线圈涡流损耗的研究思路,并据此研究思路,提出一种具有分布磁压的新型高频电感器磁芯结构。新结构通过在开集中气隙的高磁导率磁芯柱与线圈间加入低磁导率磁材料,为电感器的磁压分布构造一辅助磁路,进而使电感器线圈窗口内的磁场分布均匀化,大大减小了线圈涡流损耗。与已有的高频电感器磁芯比较,新结构工艺简单且不增加磁芯损耗。应用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新型分布磁压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给出了设计指导,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The commercial finite code ANSYS was employ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tube bulging process.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thoroughly discussed. ANSYS/EMAG was used to model the time vary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adial and axial magnetic pressure acting on the tube, The magnetic pressure was then used as boundary conditions to model the high velocity deformation of various length tube with ANSYS/LSDYNA. The time spac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pressure on various length tubes was presented. Effect of tube siz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al magnetic pressure and axial magnetic pressure and high velocity deformafion we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radial magnetic pressure ratio of tube end to tube center and corresponding dimensionless length ratio of tube to coil, the free electromagnetic tube bulging was studied in classificatio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s with practic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