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机控制带极自动堆焊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继昆  马跃洲 《电焊机》1997,27(5):9-12
在模拟控制带极堆焊机研制的基础上,开展了新型微机控制带极自动堆焊机的研制工作。介绍了这种焊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研究结果表明;新研制的带极自动堆焊机输出电压稳定,调节范围宽,网压波动补偿能力强,保护性能可靠,焊机自动化程度高。满足了高速带极堆焊和带极电渣堆焊法对焊机提出的性能要求。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堆焊焊道。  相似文献   
2.
基于状态空间中的模式解耦,及在时域中按其摆次分段,分析振荡能量的时序演化特性。利用互补群惯量中心—相对运动(CCCOI-RM)保稳变换,将非简谐振荡的多机轨迹严格映射为一系列映象上的时变单机系统轨迹,并通过后者在逐次摆动期间振荡能量的演变来刻画原多机系统的振荡行为,在时变单机映象系统的外力—位置平面上分析振荡能量的时空转换,量化其非保守性。文中分别以映象系统轨迹上的动态中心点(DCP)处的动能,及最远点(FEP)处的势能来反映该模式在过去半摆中的振荡总能量;以两者组成的能量序列反映该空间振荡模式的时变性。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证实:在描述哈密顿单机系统振荡行为时,轨迹摆次能量序列与特征根分析完全一致,而在分析非哈密顿的单机系统或一般的多机系统时,轨迹摆次能量序列可以克服平衡点特征根的众多缺陷。  相似文献   
3.
焊接工艺因素对带极电渣堆焊焊道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焊接工艺因素对带极电渣堆焊焊道成形的影响机理,主要包括焊接电源、焊接工艺参数和外加磁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该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的概念和技术背景,然后针对目前国内变电站的应用需求,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技术水平,结合IEC61850标准提出了在我国建设数字化变电站的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几种切实可行的过渡方案,并对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采用双机头90 mm带极电渣堆焊在12Cr2Mo1R上进行不锈钢堆焊试验,获得90 mm带极电渣堆焊工艺参数,大幅度提高了耐蚀堆焊效率,且堆焊层的化学成分、氢剥离试验等符合标准及制造技术要求,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制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BHW35、DIWA353、13MnNiMoNbR等低合金高强度钢材料圆形筒身电渣焊纵缝性能的研究,提出了焊后正火结合校圆,再进行亚温淬火 回火来解决焊缝性能不合格的方案。经试生产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焊接瑕疵对于钢骨箱型柱板破裂行为的影响,本文采有限元素分析,根据裂缝尖端开口位移、应力三轴度与破裂指数等行为指标,来评估柱板破裂的可能性。有限元素模型参数分析结果显示,侧垫板间隙与钢梁相对于电热熔渣焊道的偏心等参数对于箱型柱板破裂的影响较小;然而由于电热熔渣焊道的偏心,即使侧垫板与柱板间隙处的电热熔渣焊熔接线至内横隔板的一个较小的距离,也将产生较大的裂缝尖端开口位移、应力三轴度与破裂指数,因而可能造成柱板的破裂。  相似文献   
8.
对12Cr2Mo1R耐热钢采用电渣焊(ESW)方法进行耐蚀层的单层堆焊,并对堆焊试样的性能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层堆焊的方法可以满足性能和化学成分的要求。该方法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2.25Cr-1Mo-0.25V钢上进行的90min不锈钢电渣带极堆焊工艺试验,带极电渣堆焊材料的选择和工艺参数的确定,掌握了磁场控制焊道技术以及通过的理化性能检测,还通过了堆焊层的抗氢剥离试验。  相似文献   
10.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2O on zeolite 13X were measured by a gravimetric metho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showed type II isotherm and was fitted by using both the excess surface work (ESW) model and Langmuir-Freundlich model. The results predicted by the Langmuir-Freundlich model were much small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higher-pressure region. However, the ESW model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ver the whole pressure region. In this case, a plot of the change in chemical potential versus the amount adsorbed gave two linear regions due to secondary effects such as capillary condensation. The experimental uptake curves were well fitted by several LDF models and solid diffusion model with the error range of 1.5-3.5%. Unlike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 more rigorous solid diffusion model would fit better, Nakao-Suzuki model showed the bes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uptake dat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