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曦 《工程质量》2009,27(10):18-21
不确定度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中极为重要。首次尝试将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应用于桩基高应变检测的凯司法中,推导出了凯司法的测量扩展不确定度表达式,并将其应用于工程中。实践表明,在有效动静对比验证资料的基础上,该表达式完全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聂建国 《山西建筑》2005,31(15):85-86
阐述了高应变检测技术是工程检测中一种完整性手段,从锤击设备、锤击装置安装、传感器安装、试桩桩垫的选用等方面,探讨了高应变现场测试时应做好的工作,以确保波形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抗大变形管线钢X80的力学性能,在鞍钢5500宽厚板生产线上对其轧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板坯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可改善产品抗拉强度;适当调整弛豫时间,保证钢板入水温度及优化轧制力、轧制道次,可有效控制钢板显微组织,提高产品的均匀延伸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桩基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O-cell法(国内称自平衡法)的起源、原理、特点及应用,回顾了桩基检测技术在我省建设工程中应用、推广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省现有桩基检测的技术水平及自平衡法测试技术在我省的开发使用情况,进一步提出了我省桩基检测技术发展之刍见.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工程结构用高强钢的低周疲劳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疲劳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两相区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工程结构用钢的显微组织演变及低周疲劳断裂行为.结果表明:两相区热处理组织由细小且形状不规则的回火态马氏体与条带状铁素体组成,马氏体体积分数约为61.7%,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2%~5%。试样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与传统调质工艺相比,具有较低的屈强比及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同时,两相区热处理后呈现出较高的抗低周疲劳性能,因为塑性变形能力提高,降低了过早形成疲劳裂纹的概率并减小裂纹扩展速率,使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组织、显微硬度和韧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焊后冷却速度和粗晶区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组织类型主要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4种类型.焊接粗晶区软化是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面临的主要问题.当焊后冷却速度在15~30℃/s之间时,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的强度、室温以及低温韧性匹配良好,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  相似文献   
7.
在现场测试时,桩头处理、传感器安装、桩垫使用、合理起吊重锤、锤击等几个环节的细节问题,对高应变测试灌注桩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上述几个环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正确的处理措施,能够使高应变测试灌注桩获得准确性较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本地区还普遍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多节PHC管桩的桩身完整性,实践袁明该法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发现桩身中下部的缺陷,故无法完全反映桩的质量情况,对桩基础整体质量评价存在隐患,而高应变法较能反映整桩桩身质量情况。本文针对检测对象的环境影响因素结合实例分析,探讨我省规范中提倡用高应变法检测PHC管桩桩身完整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应变动力试桩法采用数吨重锤锤击,同时实测了桩顶的力信号和速度信号,具有很高的信噪比。在桩基质量检测中,均能获得可靠的桩底反射信息,如获得准确的反射波双程旅行时△t,给定应力波波速C,即可据时距方程L=C×△t/2求出桩长L。并讨论了预应力管桩的应力波纵波平均波速,其值约为4100m/s。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论述了高应变动力测试的原理,参阅了较多的技术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桩头的处理,传感器的安装和测试人员技术要求等方面对现场测试过程的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