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83篇
化学工业   55篇
金属工艺   89篇
机械仪表   120篇
建筑科学   119篇
矿业工程   138篇
能源动力   34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7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8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7篇
冶金工业   32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anisotropic nature of fibre reinforced composites leads to large stress concentrations around pin-loaded holes through standard weave cloths.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is anisotropic nature affects the load distribution around holes can be utilised to reduce these concentrations if sufficient thought is given to the internal fibre geometry near to the hole. Such local reinforcements need not be highly complex and can be readily produced without excessive effort, producing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
小高层建筑需通过剪力墙开洞(结构开洞)降低侧向刚度,本文对开洞部位以及墙肢和连梁设计提出一些看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Twelve large-scale slab specimens and twenty-two companion push-out specimens were tested to study the behavior and capacity of composite slab joists consisting of cold-formed steel C-sections and concrete. Four shear transfer mechanisms, including surface bond, pre-fabricated bent-up tabs, pre-drilled holes, and self-drilling screws, were employ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lange embedded in the concrete to provide shear transfer capac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pecimens employed with shear transfer enhancements showed a marked increase in strength and reduced deflec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relying only on a natural bond between steel and concrete to resist shear. Of the three shear transfer enhancements investigated, bent-up tabs provided the best performance at both the strength and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followed by drilled holes in the embedded flanges. The use of self-drilling screws resulted in the lowest strength increase. The correlation of shear transfer capacity of push-out specimens with the ultimate capacity of large-scale specimen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experimental flexural capacity of the slab specimens was approximately 1.16 times the average predicted value based on push-out test results.  相似文献   
4.
武晋强 《煤化工》2002,30(6):50-53
通过对炉篦的结构分析 ,并考虑炉内搅拌器的作用 ,结合原料煤的特性 ,提出气化剂均布的原则及方案 ,以改善气化炉操作功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WSN中地理位置路由遇路由空洞后会产生冗余路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知空洞形状的分段贪婪路由(Easy Modeling Greedy Routing,EMGR)算法。EMGR引入虚拟坐标概念,利用空洞边界探测包收集空洞边界节点信息,将其映射到虚拟坐标系中;根据空洞边界节点在虚拟坐标系的不同分布,定义凹、凸域来概括路由空洞形状;根据不同的空洞形状找到合适的中转节点,采用分段贪婪路由方式传输数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GPSR算法,EMGR算法产生的路由跳数减少了35%,网络能耗低,路径扩张率和网络时延小。  相似文献   
6.
徐宇  俞弘伯  徐启定 《模具技术》2005,(4):22-23,55
介绍了一副典型的多侧孔冲孔模的设计分析和模具结构。由于多侧孔冲压件,大多数是侧孔布置在冲压件的周围,因而冲孔凹模只能放在冲压件的内部,往往受到冲压件体积的限制,这样冲孔凹模的强度和刚度都受到极大影响,该文介绍了两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可供同行在类似产品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的前提是能够检监测目标区域特定事件的发生。而节点能量受限、难补给的特点导致监测性能难以保证,造成监测盲区出现。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未知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覆盖漏洞发现算法CHDA (Coverage Holes Discovery Algorithm),在以节点为极点建立的极坐标中计算出相邻节点的相对位置信息和该节点被其邻居节点覆盖的边缘弧的信息,并且根据节点的单纯覆盖弧序列的定义计算出节点被其邻居节点覆盖的单纯覆盖弧序列,从而得到网络中的覆盖漏洞。覆盖漏洞的发现克服的地理位置信息未知的限制,为漏洞的修补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进而保证传感器网络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8.
对设有开孔结构的自转清洗纽带进行了传热特性及流阻特性研究。结构优化试验的结果表明 :摩擦阻力和传热强化都随开孔面积比率的增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传热强化的幅度在 2 %— 18%之间 ,摩擦阻力系数在开孔率 18%时最大 ,其中 7#开孔比率纽带的综合性能最佳。因此 ,这种开孔结构的纽带更宜用于中低Re工况下应用 ,在 2 .0m/s以上的高流速工况下应采用高开孔率结构的纽带或螺旋带  相似文献   
9.
基于群孔大型放水试验的寒灰水疏放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查明平禹一矿寒武系灰岩的富水性及连通性,正确评价寒灰岩溶水疏放难易程度,利用三采区17个寒灰放水孔,技改井车场附近25个放水孔,对寒灰含水层进行了三个落程的群孔放水试验.从结果可以看出,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强,连通性好;技改井对今后矿区排水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个观测孔在历时相当长时间后水位并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而是表现为水位降幅减小,表明寒武系灰岩水是可以疏放的.矿井排水依然为今后主要的防治水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动化电解去内交叉孔毛刺过程的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零件内部交叉孔相贯线处的毛刺去除困难的现状,利用电解加工的原理,采用插孔固定阴极式的电极布局形式,提出基于电流检测的自动电解去毛刺的方法.建立电解去毛刺的数学模型,用仿真和实验研究电解去毛刺过程中加工间隙、加工电压及加工时间对毛刺去除的影响,分析去毛刺过程中电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该电极布局形式下,毛刺与工件间的平均电流随着毛刺的去除逐渐下降,且电流曲线的斜率在毛刺完全去除后趋近于0.以此作为去除过程是否完成的判断依据,研制了自动电解去毛刺的控制系统并完成了自动化去毛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毛刺大小进行判断,可以控制加工时间进行精确的毛刺去除,成本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