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5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案例概况风化作用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的一个知识点。其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认识风化现象,了解造成风化的原因,形成正确的自然观,能够点燃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由此激发其探索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老友吴向东来京,带来新著《数字时代的科学教育:鸢尾花(IRIS)数字化探究之旅》。作为科学课特级教师的吴向东,写出了一本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的书,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吴向东对信息技术一直情有独钟,也一直在自己的课堂上大量应用信息技术。迫不及待地翻完整本书,心中竟有某种触动。让我触动的正是吴向东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探求事实的能力,以及实现这个理念的工具——传感器。探求事实要用到信息技术工具吗?我们自身不是有感觉器官吗?不错,在生活中我们依靠视觉、听觉、味觉、嗅觉来探求事实但即使是我们身体的器官,有时候也未必能准确地告诉我们事实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不能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科学课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而要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对提高小学生的求生素质和科学创新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条件虽然受限制,但是只要老师们肯于探索和挖掘,农村才是科学探究的理想天地。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因时、因物、因人而异地利用科学教材,上好科学课,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都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养成观察身边自然现象的习惯,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究未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编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增加了《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一单元,通过《植物、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哺小鸡》、《我是怎样出生的》等文章,比较全面地讨论了繁衍后代这一话题。尤其是《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一课,是对以往教材的突破,跨出了小学阶段性知识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为了避免学生的胆怯、害羞,笔者萌发了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科学课教学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课程标准之评价标准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等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美国的科技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胁。面对如此的形势与挑战,美国出台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反映在教育领域,便孕育出了著名的“2061计划”,这是美国决意从根本上改变其科学教育这种不如人意的局面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8.
2014年4月14日上午,宜宾市中山街小学一个班的56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列队进入宜宾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的“宜宾白蚁科学知识”展厅。这是校方将教学内容中的“自然课”教学结合社会资源进行的一次特殊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紧密整合,为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但是,《科学课程标准(3-6)》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内容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尤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最为重要的,用技术有时会适得其反。现结合本人的实践,针对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一、通过实地考察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二、引发争议性问题的讨论,渗透节约教育;三、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四、利用数字计算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