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5篇
无线电   5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149-153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综合ICU自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61例符合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患者脓毒症的原发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种类和患者入住ICU天数、死亡率差异及肾功能恢复率,分析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种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呼吸道感染(60.66%)是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常见感染,其次是泌尿系感染(18.03%)和腹腔感染(14.75%)。在呼吸道感染致病菌排序: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真菌;在泌尿系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真菌>肺炎克雷伯菌;在腹腔感染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原发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最高为49.9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死亡率最高为45.00%;超过30 d肾功能未恢复至正常者以大肠埃希菌感染(7.32%)居多。结论:呼吸道和泌尿系是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常见感染部位,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不仅是导致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常见致病菌,并且由此感染的患者病死率高,肾功能损伤重且恢复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4):59-61
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ICU 2015年6月-2017年6月脓毒症患者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脾多肽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补液、机械通气、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及标准肠内营养支持,脾多肽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脾多肽,比较两组治疗后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营养指标(血浆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较治疗前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C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除了CD8~+外其他指标脾多肽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A、ALB在治疗后2周脾多肽组较对照组更明显提高(P<0.05)。结论:脾多肽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营养消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目的观察藻蓝素(CPC)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CPC干预组。其中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建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CPC干预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给予浓度为20 mg/kg、40 mg/kg和60 mg/kg CPC腹腔注射。术后72 h获取血液及肺组织标本,检测PaO2/FiO2、肺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以及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O2/FiO2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浓度CPC干预后,PaO2/FiO2进一步增高。模型组肺湿干重比以及MDA和MP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PC处理后,肺湿干重、MDA和MPO水平随之降低;模型组大鼠BALF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增高,CPC能进一步降低其含量。结论 CPC可减轻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和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脓毒症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脓毒症+HIF-1α刺激剂组(脓毒症+DMOG组)、脓毒症+HIF-1α抑制剂组(脓毒症+Bay87-2243组),每组6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 CLP)建立脓毒症模型。ELISA检测大鼠血浆炎性标记物IL-1β、IL-6、TNF-α,氧化应激标记物丙二醛(MDA)以及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肠黏膜HIF-1α表达。HE染色检测肠黏膜病理学损伤。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以及HIF-1α显著上调(P<0.05);给予腹腔注射DMOG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浆IL-1β、IL-6、TNF-α、MDA水平(P<0.05);增加血浆SOD、CAT水平(P<0.05);HIF-1α表达上调(P<0.05),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Chiu's评分显著降低(P<0.05)。口服灌胃Bay87-2243则得到相反的结果。 结论:HIF-1α对脓毒症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脓毒症炎性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腺苷A2B受体激动剂Bay60-6583对脓毒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活金葡菌(108 CFU)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观察Bay60-6583(2 mg/kg)、头孢曲松钠(25 mg/kg)单独或Bay60-6583与头孢曲松钠(2 mg/kg+25 mg/kg)联合给药对脓毒症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设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并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小鼠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数。结果 Bay60-6583和头孢曲松钠单独给药均降低脓毒症模型小鼠死亡率,但联合给药组几乎完全消除小鼠死亡,与感染组或单独给药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y60-6583单独或联合给药均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P0.05),但不改变小鼠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数(P0.05),而头孢曲松钠单独用药则略微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P0.05)。结论 Bay60-6583通过抑制脓毒症小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发挥其治疗作用,与头孢曲松钠联合用药是合理的脓毒症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蔡云  徐锦龙  张茂 《金属学报》2018,23(8):905-911
目的: 分析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间入住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 min内给予患者首剂4.5 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给药结束后0、15、30、45、60、90、120、180、240、360、480 min的静脉血样进行药物浓度测定,采用无房室方法进行药动学分析,DAS 3.2.1软件计算药代学参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特征及CRRT参数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以给药后8 h内血药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大于50%(f%T>MIC>50%)作为药效学达标的指标。结果: 总共纳入8名患者。CVVHDF均采用前稀释方式。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峰浓度(C max)分别为116.11(98.03~152.29)和21.60(15.9~29.69) mg/L,分布容积(V d)分别为1.05(0.70~1.56)和0.69(0.56~0.78)L/kg,清除半衰期(t 1/2)分别为4.79(3.30~8.27)和4.38(3.35~5.52)h,总清除率(CL)分别为7.67(5.66~9.71)和6.11(4.36~10.03)L/h。多因素分析提示哌拉西林的Cmax与置换液流速显著负相关(β:-0.854,95%CI:-0.148~-0.036,P=0.007),CL与废液流速显著正相关(β:0.883,95%CI:0.133~0.433,P=0.004)。 假设MIC≤16 mg/L时所有患者均达到药效学目标,当16 mg/L<MIC<32 mg/L时,仅有5名患者(62.5%)达标,而当MIC≥64 mg/L,则所有患者均未能达标。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脓毒症患者接受CVVHDF时无论是哌拉西林还是他唑巴坦均表现为C max明显降低、t 1/2明显延长、CL降低,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CL和t 1/2基本一致。对于行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当细菌的MIC>32 mg/L,首剂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可能剂量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测定入院和入院6h动脉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24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绘制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APACHEⅡ的ROC曲线,比较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与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动脉乳酸(10.74±2.29)明显高于存活组(5.24±2.89),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10.69±3.72)明显低于存活组(34.00±13.68),有统计学差异(P<0.01);应用APACHEⅡ判断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6h动脉乳酸AUC为0.951,6h动脉乳酸清除率AUC为0.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PACHEⅡ>20分组较≤20分组动脉乳酸升高,6h动脉乳酸清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ST36)对脓毒症大鼠促炎症因子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足三里组(EA组)、CLP+假电针(ShameEA)组(SEA组)、迷走神经切断(Vagotomy,VA)+CLP组(VA组)和迷切后CLP再电针组(VA/EA组)4组,每组8只。EA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穴1h(2mA,2-100Hz);SEA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刺激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cm)。VA组先切断腹腔迷走神经再施行CLP术。各组大鼠于CLP术后6h,取血检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一氧化氮(NO)含量、随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组织含水率。结果CLP术后6h,EA组心肌组织促炎症因子TNF-α、NO、MPO水平、CK-MB活性以及组织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VA/EA组和VA组TNF-α、NO、MPO水平、CK-MB活性及组织含水率均高于SEA组(P<0.05);VA/EA组与VA...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方法 :本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9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采取容量复苏、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脏器支持等基础对症治疗,肝素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肝素5U/kg/h,疗程1周,治疗后同一时间采静脉血,比较两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治疗1d、4d、7d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数值略有升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素组患者检测血栓烷素B2(TXB2)、P-选择素(CD62p)及TXB2/6-keto-PGF1α(T/K)比值水平逐渐呈下降趋势,常规组患者则呈上升趋势,两组患者在7d后TXB2、T/K、CD62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肝素组治疗7d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在不显著改变凝血时间前提下,抑制脓毒症的凝血级联反应,纠正凝血功能紊乱,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重症脓毒症(Sever sepsis)及脓毒性休克(Sepsis shock)是当前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内毒素受体4(Toll-like receptor,TLR4)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的受体,TLR4及其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针对单一炎症细胞因子的脓毒症治疗均宣告失败。由于TLR4的重要地位,靶向性针对TLR4及其信号通路的治疗充满希望。现就TLR4和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及其调节剂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