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7篇
轻工业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及与骨密度下降的关系。方法 113例>65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组)纳入本研究,男性67例,女性46例;同期非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 321例作为对照组,男性654例,女性667例。所有患者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全身身体组成成分(骨量、肌肉含量,脂肪含量)。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标准:骨骼肌重量指数(SMI)(肢体骨骼肌重量/身高平方,kg/m2)低于同人种健康成年人1个标准差为1级肌肉减少症(class 1),低于2个标准差为2级肌肉减少症(class 2)。根据以上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肌量正常组:男性SMI>7.01 kg/m2,女性SMI>5.42 kg/m2;class 1组:男性SMI 6.09~7.01 kg/m2,女性SMI 4.80~5.42 kg/m2;class2组:男性SMI≤6.08 kg/m2,女性SMI≤4.79 kg/m2。分析不同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检出率。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性别类似年龄人群:骨折组男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62.6%)与对照组男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折组女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13.0%)与非骨折组女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肌量正常者24例(52.1%),Class 1级者16例(34.7%),Class 2级者6例(13.0%);骨骼肌重量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肌量正常者9例(13.4%),Class 1级者16例(23.8%),Class 2级者42例(62.6%),骨骼肌重量指数与BMI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非骨折者,男性肌少症检出率高于女性。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骨骼肌重量指数与股骨颈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骨骼肌重量指数则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应关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
目的:分析高龄髋部骨折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体会。方法:将64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在风险管理中,加强小组成员的培训工作,贯彻落实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风险因素认知率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龄髋部骨折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安全性,使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的变化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在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T2DM患者(150例)及健康对照者(160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髋部骨强度分析(hip structural analysis,HAS)软件,检测腰椎(L1-4)总体、左侧股骨颈(FN)和髋部总体(TH)骨密度(BMD)以及髋部骨几何结构,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髋部骨几何参数影响因素。结果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L1-4)、FN及TH的BMD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绝经后T2DM组股骨颈干角(NSA)较健康对照组增加,股骨颈截面面积(FN-CSA)减少(P<0.05)。体重指数(BMI)、FN-BMD和TH-BMD与截面面积(CSA)、截面力矩(CSMI)、截面模量(Z)和皮质厚度(ACT)呈正相关(P<0.01),与屈曲应力比(BR)呈负相关(P<0.01)。校正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病程影响因素后,年龄、绝经年限与FN、转子间(IT)2个部位骨结构指标CSA、CSMI、Z、ACT(FN-CSA、FN-CSMI、FN-Z、FN-ACT、IT-CSA、IT-CSMI、IT-Z、IT-ACT)及股骨干(FS)部位骨结构指标CSA、ACT(FS-CSA、FS-ACT)呈负相关(P<0.01),与FN、IT、FS 3个部位的BR(FN-BR、IT-BR、FS-BR)呈正相关(P<0.01),与FS部位的CSMI、Z(FS-CSMI、FS-Z)无明显相关。校正年龄和BMI影响因素后,除病程与FN-CSMI呈正相关(P<0.05)外,FBG、Hb A1c和病程与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同时股骨颈NSA与各影响因素间无相关性。校正BMD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主要影响因素为BMI和绝经年限。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表现为NSA增大和FNCSA降低的骨几何结构改变,可能与T2DM患者髋部高骨折风险相关。BMD、BMI和绝经年限为影响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60岁以上老年A1、A2型转子间骨折的改良入路动力髋部螺钉治疗的短期效果,同时与传统入路动力髋部螺钉(DHS)固定方法比较,评价改良术式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近1年来60岁以上老年A1、A2型转子间骨折住院手术病例20例,其中改良术式动力髋部螺钉治疗6例(A组),传统的动力髋部螺钉(DHS)14例(B组),对手术操作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锻炼角度,进行逐项总结和比较。结果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及疼痛程度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如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对肌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小,近期内更早恢复功能锻炼;但操作熟练程度不高,器械有限,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
章国发 《矿产勘查》2010,(4):100-10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水平在老年性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80例老年性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TA)、后(TP)血液DD水平进行检测,TA包括入院后(T0)、麻醉前(T1),TP包括手术完毕时(T2)和术后第1天(T3)。结果 T0、T1、T2、T3DD阳性率分别为6.25%、15.00%、46.25%、78.25%,T2、T3与T0、T1相比,T3与T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与T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后DD水平变化显著,DD阳性改变是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管的有效指标,围术期中DD动态监测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髋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8例老年髋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方法控制血糖,加强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158例患者中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达到痊愈者156例,转科1例,并发伤口不愈1例。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对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术前有效的心理沟通,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指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积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详细的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57例患者住院期间无切口、呼吸、泌尿系统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及压疮的发生,随访半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加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蚂蚁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小动物,草丛中,石缝里,树上,随处可见它们的踪影,但你绝对不会想到,蚂蚁蛋竟然可以做成一道可口的美味。也许你会担心地问,蚂蚁蛋能吃吗?之前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虑,但傣家人明确地告诉我,能吃,并且营养非常好!于是,我壮着胆子吃了,果然妙不可言。其实,蚂蚁入馔,并非傣家独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部分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随增龄的变化趋势,评估人体成分(骨骼、肌肉及脂肪)对其的影响,比较不同肌肉脂肪分布对骨结构影响的差异,探讨上海地区女性髋部骨结构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679名年龄为21~94岁的上海地区健康成年女性纳入本研究。受试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1岁~绝经)和绝经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骨密度、肌肉量、脂肪量,用DXA自带软件髋部骨结构分析系统(HSA)测定股骨颈、转子间和股骨干3个部位的骨结构指标,包括横截面积(CSA)、平均皮质厚度(ACT)以及弯曲系数(BR)。采用Pearson(正态分布)或Spearman(非正态分布)进行相关性检验,采用多元回归Stepwise进行归因分析。结果上海地区部分女性腰椎和髋部骨密度、CSA和ACT在31~40岁达峰值,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腰椎骨密度在60岁后上升;肌肉量在31~40岁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脂肪量随年龄的增加上升。髋部骨密度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3个部位骨结构指标CSA、ACT、BR具有相关性;全身肌肉含量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CSA均呈正相关,与BR呈微弱负相关;全身脂肪对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的CSA、ACT以及BR影响不一致。青年组全身脂肪含量与CSA和ACT呈微弱正相关,但随年龄增长,全身脂肪量对骨结构的正性作用逐渐增强。随着增龄,躯干部位肌肉量对女性骨结构影响始终显著大于四肢部位肌肉量。结论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相关性最强,肌肉含量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也明显相关;不同年龄女性人群脂肪量对骨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具有时间性差异;躯干肌肉量对骨结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四肢肌肉量,具有空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9):134-136
<正>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症状相对轻微,病程发展缓慢,骨质疏松常被人们所忽视,直至发生骨折或自发性骨折。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日益增加。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势必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在髋部、桡骨远端、脊椎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