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8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烃类直接检测技术预测天然气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大 《石油物探》1994,33(2):58-65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历经40年的勘探,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是第四纪沉降与沉积中心,区内第二系生储气岩厚度大、分布广、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同生沉积构造发育、保存完整、具有形成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地质条件。此外,由于该地区含气地层时代新、埋藏浅、成岩与胶结作用差、含气层厚度大、孔渗性好,加之构造条件简单,人文干扰小、是应用烃直接检测技术寻找天然气的有  相似文献   
2.
李牧南 《计算机应用》2008,28(8):1994-1996
语义匹配与发现是语义Web的核心内容之一。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语义熵的服务发现与匹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语义熵的概念,把最大熵原理运用到语义识别与匹配领域,并对传统的熵最大模型进行了经验修正。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修正后的最大熵模型在服务发现计算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该模型在一个真实的中文语义Web的语义识别项目中得到了应用,也体现出较好的精确度和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前,制约竞争情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情报的收集与分析手段比较落后,远远不能胜任竞争情报系统所蕴含的特点和功效。本文将竞争情报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吸纳知识发现理论成果和方法,提升现有竞争情报系统的构造技术,真正做到快速、全面、准确和智能化的竞争情报生成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用户对带有Qos约束的Web服务请求的需求,就需要建立一种能够按QOS值进行查询服务的方法.服务的QoS描述具有正和负两个方面的属性,因此如何量化成为一个具有成为查询依据的值成为该问题的的关键.给出一种时服务QoS量化计算的方法,可以把一组具有相同功能服务的QoS的进行量化,并作为用户需求发现的依据,从而为解决基于QoS约束的Web服务发现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IPv6中的邻居发观协议的功能,并且详细阐述了知何利用ICMPv6中的信息控制报文来实现这些功能.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被日益广泛地应用,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维护网络的任务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的网络管理系统采用集中式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型网络的管理需要。当前存在三种典型网络管理体系结构:集中式、分布式、分层式,通过分析比较三种结构的优缺点,可以看出分布式结构拥有最多的忧点,非常适应当前大型网络管理的需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分布式结构的实现方式。通过选举机制,通过拓扑发现节点之间维持一种动态的主从关系,并且系统对自身节点的故障有检测手段和一定的处理措施,从而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前IPv4&IPv6共存网络中的隧道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一套改进型的基于源路由单点探测的骨干网隧道发现方法。该方法根据路径中双栈节点间的跳数变化和PMTU变化情况发现隧道,可以发现骨干网络交叉链路中的多级隧道。这对进一步研究过渡时期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Most work on pattern mining focuses on simple data structures such as itemsets and sequences of itemsets. However, a lot of recent applications dealing with complex data like chemical compounds, protein structures, XML and Web log databases and social networks, require much more sophisticated data structures such as trees and graphs. In these contexts, interesting patterns involve not only frequent object values (labels) appearing in the graphs (or trees) but also frequent specific topologies found in these structures. Recently, several techniques for tree and graph mining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constraint-based tree pattern mining. We propose to use tree automata as a mechanism to specify user constraints over tree patterns. We present the algorithm CoBMiner which allows user constraints specified by a tree automata to be incorporated in the mining process. An extensive set of experiments executed over synthetic and real data (XML documents and Web usage logs) allows us to conclude that incorporating constraints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 is far more effective than filtering the interesting patterns after the mi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Web服务注册中心的用户响应时间,根据UDDIV3规范在分布式环境下建立跨域服务注册中心系统。将系统分为域间和域内两层,域间使用基于订阅的方式进行数据异步复制,域内使用动态主从复制方式进行数据同步复制,并优化UDDI的数据结构。分析优化前后的数据量,对该系统和节点间完全复制的系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注册中心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Service Oriented Computing and its most famous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Web Services (WS) are becoming an important enabler of networked business models. Discovery mechanisms are a critical factor to the overall utility of Web Services. So far, discovery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UDDI standard rely on many centralized and area-specific directories, which poses information stress problems such as performance bottlenecks and fault tolerance. In this context, decentralized approaches based on Peer to Peer overlay networks have been proposed by many researchers as a solu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structured P2P overlay network infrastructure designed for Web Services Discovery. We present theoretical analysis backed up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ing that the proposed solution outperforms popular decentralized infrastructures for web discovery, Chord (and some of its successors), BATON (and it’s successor) and Skip-Grap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