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784篇
  免费   11975篇
  国内免费   11353篇
电工技术   9807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2918篇
化学工业   46390篇
金属工艺   18763篇
机械仪表   9273篇
建筑科学   10674篇
矿业工程   5387篇
能源动力   4286篇
轻工业   12185篇
水利工程   3551篇
石油天然气   11350篇
武器工业   2262篇
无线电   278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897篇
冶金工业   9310篇
原子能技术   2468篇
自动化技术   18788篇
  2024年   1558篇
  2023年   5584篇
  2022年   7096篇
  2021年   7593篇
  2020年   5836篇
  2019年   6333篇
  2018年   3420篇
  2017年   4834篇
  2016年   5895篇
  2015年   6668篇
  2014年   10270篇
  2013年   10449篇
  2012年   12036篇
  2011年   12757篇
  2010年   11731篇
  2009年   12721篇
  2008年   13840篇
  2007年   12781篇
  2006年   11923篇
  2005年   12393篇
  2004年   11181篇
  2003年   9288篇
  2002年   7116篇
  2001年   5751篇
  2000年   4180篇
  1999年   2937篇
  1998年   2509篇
  1997年   2059篇
  1996年   1952篇
  1995年   1790篇
  1994年   1601篇
  1993年   1085篇
  1992年   1219篇
  1991年   1257篇
  1990年   1267篇
  1989年   1394篇
  1988年   199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75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13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分别研究人工时效、蠕变时效以及预拉伸蠕变时效热处理工艺对X2A66铝锂合金薄板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时效相比,蠕变时效过程改变了合金时效析出行为并恶化合金力学性能;但蠕变时效前进行预拉伸处理,能够在稍微降低伸长率的情况下显著提升合金屈服和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初级精母细胞(GC-2 spd)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永生化的GC-2 spd细胞,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DEHP,以DMSO浓度为0.1%的细胞孔作为对照组,用DEHP终浓度为50、100和200μmol/L的细胞孔作为低、中、高剂量组染毒24 h。分光光度计法测定GC-2 spd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HP低、中、高剂量染毒组MDA含量依次升高,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力在DEHP高剂量染毒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HP低、中剂量染毒组GSH-Px活力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HP中、高剂量染毒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HP可通过诱发小鼠生精细胞氧化应激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通过制备不同晶相结构〔单斜相(m-ZrO_2)、四方相(t-ZrO_2)和无定型(a-ZrO_2)〕ZrO_2载体,再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得Cu/m-ZrO_2、Cu/t-ZrO_2和Cu/a-ZrO_2催化剂,分别用于催化二乙醇胺脱氢合成亚氨基二乙酸反应。采用XRD、氮气物理吸附脱附、XPS、H_2-TPR、CO_2-TPD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m-ZrO_2催化剂界面更加有利于Cu~+/Cu~0稳定存在,具有更多的碱性位点,且抗氧化性较好。在二乙醇胺脱氢反应中,Cu/m-ZrO_2催化剂性能最好,反应时间为2.5 h,亚氨基二乙酸收率为97.64%。  相似文献   
4.
5.
《Planning》2015,(15)
文章以我国2009—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和高管薪酬粘性两个角度考察了企业避税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避税程度和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显著负相关,即避税程度越高,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程度加重了高管的薪酬粘性。文章的结论拓展了目前对企业避税的研究,也对高管薪酬制度的优化有一定的实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异丙醇铝(AIP)为单一铝源,无水乙醇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聚合物模板,并添加浓盐酸作为催化剂和胶溶剂,制备均一稳定的前驱体纺丝液,再结合静电纺丝与高温煅烧技术制备了Al_2O_3纤维毛毡,用其作为支撑材料吸附月桂酸-棕榈酸(LA-PA)二元脂肪酸低共熔物制备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BET比表面积分析仪等手段研究样品的表观形貌与晶型结构。结果表明:经吸附后制得的LA-PA/Al_2O_3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形貌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导率及自组装热性能测试仪对制备的LA-PA/Al_2O_3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及热能储存/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和较好的相变焓值,拓宽了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化学链燃烧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载氧体作为氧和热的载体,是实现化学链燃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寻找廉价载氧体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铁基载氧体由于具有价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反应活性相对较差,如何提高其反应活性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笔者详细论述了化学链燃烧中铁基载氧体活性改进的研究进展,针对如何提高铁基载氧体的反应性能,从铁基载氧体制备方法的优化、组分掺杂、结构调控等3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对于载氧体制备方法,应综合载氧体反应性能、制备周期和成本等因素,对其进一步选择或改进。对于载氧体组分,惰性载体的添加、制备成复合载氧体以及碱金属掺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载氧体的反应性能,但采用单一措施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活性组分与惰性载体的相互反应、复合载氧体的烧结以及碱金属的流失等,因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不同结构的载氧体,虽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或热稳定性,但也存在各自的缺点,如钙钛矿结构储氧能力较低,氧释放能力较低;在长时间的循环过程中,尖晶石结构的载氧体产生晶相分离和颗粒烧结而失活的现象;为了保持壳核结构的载氧体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反应活性,对壳材料需要进一步选择及优化。基于目前研究现状,笔者指出铁基载氧体反应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深入探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1):104-10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4年2月本院1086例使用过CVC的患者资料,分析CVC留置1~7 d、7~14 d、14~21 d、21~28 d和≥28 d几个不同时间段CRBSI的发病率,并对CRBSI患者不同年龄段、性别、CVC留置时间和CVC置管处皮肤细菌数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086例使用过CVC的患者中共发生了352例CRBSI,CVC留置1~7 d、7~14 d、14~21 d、21~28 d和≥28 d CRBSI的发病数分别为65例(5.98%)、69例(8.84%)、143例(13.17%)、198例(18.23%)和352例(32.41%)。CVC留置≤3 d比3~7 d CRBSI发病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 d比3~28 d CRBSI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另外患者年龄≥60岁、CVC经皮穿刺置管和CVC置管处皮肤细菌数≥100 CFU/10 cm2也是导致CRBSI的重要因素。结论:CVC留置的前3天和后28天是CRBSI发生的高峰时间,CRBS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大和置管处皮肤细菌数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4)
提出了一种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身份认证方案。方案中的关键数据用SM2加密保护,引入随机数保证发送中间认证信息的时间具有无规律性。方案克服了传统方案存在的常见安全漏洞,可以更有效地抵御窃取信息攻击和劫取连接攻击,并保留了传统方案的安全特性,可以适用于安全性需求较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