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37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2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5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很多朋友对Adobe Illustrator这类的矢量图制作软件很熟悉,使用起来也很得心应手.AE在CS版本以后加入Shape图层,其操作特点类似于矢量图制作软件,所不同的是它可以用来制作动画.这里我们通过三个实例来了解AE的Shape图层.  相似文献   
2.
补齐了给定数据中的缺失数据,建立模型计算出古塔每层中心点坐标,给出了古塔倾斜变形、弯曲变形和扭曲变形的描述,建立模型并计算出古塔倾斜夹角和倾斜方向,计算古塔各层弯曲情况,计算出古塔各层之间扭曲角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扭曲方向,对古塔4年观测数据情况进行分析,给出2014年古塔变形情况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前纺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配棉、梳棉、并条、粗纱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在配棉方面宜采用主体长度长、马克隆值偏低、短绒率低的原棉;清梳联工序宜采用适当的打手速度以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宜采用适当的牵伸工艺,并保证棉条光洁,使成形良好;粗纱工序应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合理设定纺纱速度,稳定纺纱张力;应保证各工序车间温湿度,加强操作管理.通过实施以上措施,纱线毛羽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探讨双丝包芯纱生产工艺及在牛仔面料中的应用效果。针对普通棉氨纶包芯纱弹性牛仔面料回复性差、耐反复拉伸性差,在服用中易出现鼓包、抽丝、断丝、变形等质量问题,利用CM800弹性涤纶长丝和氨纶长丝生产出棉双丝包芯纱并应用于牛仔面料,对比分析了其与普通棉氨纶包芯纱牛仔面料的性能差异,并对不同后整理工艺效果进行了试验优选。结果获得了改善面料弹性性能的良好效果。认为:正确选择长丝原料和工艺路线,控制涤纶长丝含量和张力,合理配置捻系数能够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棉双丝包芯纱,用于牛仔面料,其纬向缩水率、弹性回复率较优,弹性伸长率有所减小。采用半程浸轧→低温定形整理工艺能够获得较好的后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赛络纺纱线的捻度结构.分析了赛络纺纱线结构特性及捻度分布,着重从单纱加捻、合股纱复合加捻的过程进行系统地分析,并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纱线捻度构成进行分析、测量计算.得出:由单一的纱加捻变为复合纱线加捻,加捻程度能获得1 1>2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纱线毛羽与捻度不匀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纱线毛羽与捻度不匀严重影响织物质量。从纤维的物理性能、成纱号数与捻度、细纱工艺、关键纺纱器材状况及络筒等方面对成纱毛羽的产生因素作了全面分析 ,并提出了减少纱线毛羽的技术措施 ;指出造成纱线捻度不匀的主要因素是粗纱、细纱工艺及关键传动部件运转状况。要有效控制纱线毛羽和捻度不匀的产生 ,应注意纺纱工艺的优化配置、新型关键纺纱器材的应用和加强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T/R 80/20 36.9 tex强捻纱织造时容易在布面形成经缩、松经等疵点的问题,对络筒、整经、浆纱工艺进行了调整.1332型络筒机车速控制在600 m/min,整经工序改进筒纱退绕形式、缩小导纱距离,浆料配方中适量减少PVA-1799用量,加入CP-L变性淀粉,S432型浆纱机采用高浓度、相对较高的压浆力.采用新工艺后织机效率达到90%以上,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8.
为纺制优质9.8 tex精梳纱,根据原棉特性和设备性能特点,优选设计了清棉、梳棉、精棉、并条、粗纱、细纱的工艺参数.各工序注意减少纤维损伤,控制短绒增长,适当增大粗纱捻系数,提高须条紧密度,从而改善了纱条内在结构,提高了成纱强力,减少了毛羽,保证了成纱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玉米纤维纯纺纱捻系数、玉米纤维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纺制了13种捻系数的18.2tex玉米纤维纯纺纱,不同混纺比例的18.2tex玉米纤维腈纶纤维混纺纱、玉米纤维大豆纤维混纺纱,测试了成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功及初始模量等强伸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纤维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在405.9附近;在玉米纤维腈纶纤维混纺纱中,随着玉米纤维含量从0增至100%,成纱强力呈非线性关系逐渐下降;对于玉米纤维大豆纤维混纺纱,随着玉米纤维含量的增加,成纱强力逐渐下降,当玉米纤维含量在90%左右时,强力处于最低谷,且低于玉米纤维纯纺纱。  相似文献   
10.
探讨细纱单锭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阐述了细纱工序管理现状、断头的危害性以及采用在线单锭检测的必要性。介绍了普瑞美公司Ultimo细纱单锭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以实际应用状况说明了该系统在控制断头、改进质量、提高效率方面表现出的良好效果。认为,该单锭检测系统实用性较强,不仅具有断头指示功能,而且具有牵伸、捻度、钢领板、耗电监控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能够有效降低挡车工劳动强度,优化工艺,提高运转和设备管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制成率。采用该系统是进一步减少细纱用工、提高成纱质量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